图 书 管 理 系 统
第二章 图书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2.1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需求简介
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简称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解决系统是“干什么”的,逐步明确系统的目标,系统的界面以及系统的基本功能等。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干”提供依据。
这个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
系统的初步调查是系统分析的第一项活动,也是整个系统开发的第一项活动。初步调查是在“图书馆”的最高层进行的,系统分析员站在高层观察“图书馆”的现状,分析系统的运营情况。初步调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般调查和信息需求调查。前者包括了解“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和管理目标,调查分析“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明确进行改造的需求以及确定系统目标和主要功能;后者是初步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组织系统的工作职责和各职能部门所要处理的数据。
用户的需求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图书管理系统来管理各类图书,使得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方面是学生们能通过该系统来查询图书馆中的各类图书,来确定自已需要的书籍的借阅情况,为借阅做好准备;三方面是对图书馆数据库管理的需求,数据库在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所以能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安全和全面地管理也成为了图书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需求。
2.2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
在软、硬件方面对系统的需求,软件要求易学,界面友好,容易掌握,可以很简单方便的管理各种图书信息。硬件需求的配置要求不能太高,这样可以很好的适应当前的学校图书管理工作。
在编目图书这一部分,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要求:
1,编目前先查看书库中是否有与未编目书同样的图书;
2,选择已编目书的分类号给要编目的新图书;
3,若书库中没有与新书相同的图书,则由编目给图书分类并录入图书分类号。
4,录入新图书类编号;
在流通部分的借书这一方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要求:
1,查看学生的个人借阅情况,看是否已经借满;
2,进行借书登记,同步修改相关信息。
在流通部分的还书这一方面,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要求:
1,学生还书时,核对其图书的有效性;
2,进行还书登记,同步修改相关信息。
在流通部分的查书这一方面:
用户即就是学生,所提出得的需求比较集中:学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查询途径来对书库图书进行全面的查询。
此外,系统的安全性等其他方面还有以下的要求:
1,系统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要保证其安全性;
学生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2,有专门的人员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
3,设计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和登陆方法。
2.3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描述
根据图书管理的功能要求,结合学校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系统分成以下若干模块:编目、典藏、流通、读者、查询、系统维护。各模块完成如下功能:
编目:实现图书/期刊的简易编目与维护。其中“图书/期刊简易编目”作业的作用是新增简单编目,可简单至只需要入书刊名、作者、日期等。“图书/期刊简易维护作业”的作用是处理图书和期刊的编目信息,在这里可以查询书目、修改书目和进行馆藏维护等工作。
典藏:实现对馆藏资料的管理和维护。在“典藏资料管理”作业中操作员可以进行新增、修改及删除馆藏等操作。
流通:实现图书流通的各项操作。流通界面是图书馆对外的窗口,馆员可在“图书流通”作业
中按读者学号查询读者相关资料及其借书、还书等情况,并进行借书、还书等各项操作。
读者:实现对读者资料的各项操作。在“读者管理”作业中可以按照各种条件来查询读者相关资料,并进行新增读者、修改读者资料、删除读者等各项操作。
查询:实现对读者个人借阅情况查询、编目查询、馆藏查询及分类查询。“读者个人借阅查询”、“编目查询”和“馆藏查询”作业可以按照所选择或输入的多项查询条件。“分类查询”作业则是按照图书分类法,从大类直到细类逐层进行查询。
系统维护:实现对操作员的管理与维护、系统参数维护、操作员登录密码的修改等。其中“操作员管理”作业可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包括对组员的增加与删除。“系统参数维护”作业可对系统内使用到的各种数据、参数等进行维护,例如管理员可以编辑或修改“读者身份”、“借阅规则”等。“修改登录密码”用来修改操作员的登录密码。
2.4系统功能模块图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将根据系统调查与分析阶段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系统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即把系统的功能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功能模块,确
定它们之间的联系,规定它们的功能和处理流程;其次是具体的物理设计,即对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选择具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式。因此,如果说系统研制人员在系统调查与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在逻辑上弄清楚系统“作什么”的话,在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则是在物理上确定系统“如何去做”。
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工作内容:
1.系统的总体设计
(1)系统功能结构的划分
(2)系统界面设置
2.具体物理设计
(1)代码设计
(2)输出设计
(3)输入设计
从图书管理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系统的目标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既相互配合,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功能,共同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上层的子系统其功能越笼统、越抽象,越下层的子系统其功能越简单、越优越,越具体。对于每一个子系统或系统模块,都应该尽量使其相对独立,要尽可能减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系统划分的结果最终为一张分层的树型结构图——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3—1所示。
2.5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程序设计是系统实施工作中工作量最大、耗时最多的工作,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环节。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和良好的方法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把一个大程序分解成具有层次结构的若干个模块,每层模块在分解成下一层子模块,如此自顶向下,逐步细分,就可以把复杂的大模块分解成功能单一的小模块。在这些小模块完成设计之后,再按其逻辑结构,层层向上组织起来,大的程序就得到了解决。从而使程序设计更加符合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描述,大大提高了程序设计的能力。
基于上述特点,决定了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为开发工具进行程序设计,不仅实现了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而且具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简单、方便、快捷,也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图书管理的自动化程度。
Visual Basic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利用数据控件和数据库管理窗口,可以直接建立或处理Microsoft Access格式的数据库,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同时,Visual Basic还能直接编辑和访问其他外部数据库。
2.6数据库设计
2.6.1数据库介绍
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操作的工具。数据库的作用在于组织和表达信息,简而言之,数据库就是信息的集合。计算机的数据库可以分为两类:非关系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中包含了多个数据表的信息,数据库含有各个不同部分的术语,如记录、域等。
Access2000 就是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Access 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 Excel 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Access 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Access 是一种关系数据库工具,关系数据库是已开发的最通用的数据库之一。如上所述,Access 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具备了许多优点,可以在一个数据包中同时拥有桌面数据库的便利和关系数据库的强大功能。
数据库表:
段 名
据 类 型
据 长 度
种类名称
文本型(char
50
借书数量
数字(INT)
10
借书期限
数字(INT)
10
有效期限
数字(INT)
10
系统管理:
段 名
据 类 型
据 长 度
用户名
文本型(char
50
密码
文本型(char
50
2.6.2使用ADO 数据控件访问数据库
ADO是ActiveX Data Objects 的缩写,提供对各种数据库访问的标准接口。
1、如何用ADO存取数据: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使用ADO的一个典型的存取数据的步骤为:
a 连接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