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 II内存技术详解
DDR2Double Data Rate 2)综述:
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DDR533技术,第一代DDR的发展已经走到了技术的极限。由于DDR-I架构的局限性,当频率达到400MHz后,就很难再有所提升,而随着新的处理器技术不断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老迈的DDR SDRAM已经无法胜任,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内存将是大势所趋,DDR II不可阻挡地走到了大众面前。
相对来说,作为接班人的DDR-在总体上仍保留了DDR-I的大部分特性,相比DDR-I的设计变动并不大,即使针脚数发生了改变,但仍可以强行将DDR II的内存插入到DDR-IDIMM槽中,这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总体而言,DDR-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改进:

    1改进针脚设计DDR2的针脚数量为240针,而DDR内存为184针。(注:DDR-II针脚数量有200Pin220Pin240Pin三种,其中240PinDDR-将用于桌面PC系列)

    2降低工作电压DDR2内存的VDIMM电压为1.8V,也和DDR内存的2.5V不同。

3改进封装方式:它采用了更为先进的FBGA封装方式替代了传统的TSOP/TSOP-II方式。

4更低的延迟时间DDR2内存的延迟时间介于1.8ns2.2ns之间(由厂商根据工作频率不同而设定),远低于DDR2.9ns。由于延迟时间的降低,从而使DDR2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最高可以达到1GHz以上的有效频率。

5. 4bit Prefect架构4位数据预读取):这也是DDR II内存能在相同的核心频率下,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率的关键技术之一。

6OCDOff-Chip Driver离线驱动调校)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OCD功能在普通台式机上并没有什么作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服务器领域)

7ODTOn Die Terminator片内终结电阻:终结电阻器可以和内存颗粒的"特性"相符,从而减少内存与主板的兼容问题的出现。

8Posted CAS功能Posted  CAS是为了解决DDR内存中指令冲突问题,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计的功能。(Posted CAS功能的优势只有在那些读写命令非常频繁的运作环境下才能体现,对于一般的应用来说,开启Posted CAS功能反而会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
DDRDDR II对比表:
 
DDR SDAMR
DDR II SDRAM
时钟频率
100/133/166/200MHz
200/266/333MHz
数据传输率
200/266/333/400MBPS
400/533/667MBPS
工作电压
2.5V
1.8V
针脚数
184Pin
200Pin220Pin240Pin(240Pin为主流标准)
封装技术
TSOP-II/CSP
CSPFBGA)封装
最大功率
418毫瓦
318毫瓦
预取设计
2Bit
4Bit
突发长度
2/4/8
4/8
L-BANK数量
最多4
最多8
CL
1.52.53.53
345
AL
01234
接口标准
SSTL_2
SSTL_18
系统最高P-BANK数量
array工艺详解
8
4
新增特性
 
CODODTPOSTED CAS


DDR II内存技术详解
1、改进针脚设计

  虽说DDR-是在DDR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外观、尺寸上与目前的DDR内存几乎一样,但为了保持较高的数据传输率,适合电气信号的要求, DDR-对针脚进行重新定义,采用了双向数据控制针脚,针脚数也由DDR184Pin变为240Pin(注:DDR-II针脚数量有200Pin220Pin240Pin三种,其中240PinDDR-将用于桌面PC系列。)

2、更低的工作电压

  由于DDR-II内存使用更为先进的制造工艺(DDRII内存将采用0.09微米的制作工艺,其内存容量可以达到1GB2GB,而随后DDRII内存将会在制造上进一步提升为更加先进的0.065
米制作工艺,这样DDRII内存的容量可以达到4GB。)和对芯片核心的内部改进,DDRII内存将把工作电压降到1.8V,这就预示着DDRII内存的功耗和发热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降低:在533MHz频率下的功耗只有304毫瓦(而DDR在工作电压为2.5V,在266MHZ下功耗为418毫瓦)。不过降低工作电压也来了一个问题:在DDR2初始的200-266MHz的时钟速度上, 当模块中组装了32DRAM芯片时,由于DDR2的核心电压只有1.8V,使得DDR2的边沿斜率比DDR慢。边沿斜率降低的结果是:同一个更高的电压信号相比,电压信号上升时间加长,这加大了制造上的难度。

3、更小的封装

  目前DDR内存主要采用TSOP-封装,而在DDR时代,TSOP-封装将彻底退出内存封装市场,改用更先进的CSPFBGA)无铅封装技术,它是比TSOP-更为贴近芯片尺寸的封装方法,并且由于在晶圆上就做好了封装布线,在可靠性方面可以达到了更高的水平。DDR II将有两种封装形式,如果数据位宽是4bit/8bit,则采用64-ballFBGA封装,数据位宽是16bit,则采用84-ballFBGA封装。


4、更低的延迟时间,
-1 延迟时间示意图
DDR2中,整个内存子系统都重新进行了设计,大大降低了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介于1.8ns2.2ns之间(由厂商根据工作频率不同而设定),远低于DDR2.9ns。由于延迟时间的降低,从而使DDR2可以达到更高的频率,最高可以达到1GHz以上的有效频率。而DDR1由于已经接近了其物理极限,其延迟时间无法进一步降低,这也是为什么DDR1的最大运行频率不能再有效提高的原因之一。


5、采用了4bit Prefect架构
-2 4bit Prefect示意图
DDR-DDR的基础上之上新增4位数据预取的特性,这也是DDR II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在
DRAM内部都采用了4bank的结构,内存颗粒内部单元我们称之为Cell,它是由一组Memory Cell Array构成,也就是内存单元队列。目前内存颗粒的频率分成三种,一种是DRAM核心频率,一种是时钟频率,还有一种是数据传输率。

  在SDRAM中,SDRAM也就是同步DRAM,它的数据传输率是和时钟周期同步的,SDRAMDRAM核心频率和时钟频率以及数据传输率都一样。以PC-133SDRAM为例,它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133MHz/133MHz/133Mbps

  在DDR I SDRAM中,核心频率和时钟频率是一样的,而数据传输率是时钟频率的两倍,关于这点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了,DDR也就是Double data rating内存可以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传输数据,也就是一个时钟周期可以传输2bit数据,因此DDR I的数据传输率是时钟频率的两倍。以DDR266 SDRAM为例,它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133MHz/133MHz/266Mbps。目前JEDEC标准中的DDR I SDRAM的最高标准是DDR400,它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200MHz/200MHz/400Mbps。颗粒内部的基本组成单元cell的工作频率为200MHz,这个频率再提高会带来稳定性和成本方面的问题。


  而在DDR II SDRAM中,核心频率和时钟频率已经不一样了,由于DDR II采用了4bit Prefetch技术。Prefetch可以意译为"数据预取"技术,可以认为是端口数据传输率和内存Cell之间数据读/写之间的倍率,如DDR I2bit Prefetch,因此DDR I的数据传输率是核心Cell工作频率的两部。DDR II采用了4bit Prefetch架构,也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是核心工作频率的四倍。实际上数据先输入到I/O缓冲寄存器,再从I/O寄存器输出。DDR II 400 SDRAM的核心频率/时钟频率/数据传输率分别是100MHz/200MHz/400Mbps。大家要注意的是,DDR II 400 SDRAM的核心频率和DDR I 200是一样的,但是DDR II 400的数据传输率是DDR I 200的两倍。因此,DDR-虽然实现了4-bit预取,但在实际效能上,与DDR是一样的。因此在相同的核心频率下,DDR-达到了两倍于DDR的的带宽的水平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DDR-的外部时钟频率也是DDRSDRAM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