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造句法判断非谓语 与逻辑主语之间主动或被动关系
作者:唐素华
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05
        如何判断非谓语动词与逻辑主语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常常成为解决非谓语问题的关键。本文本着以从目标语来,到目标语去的原则,通过造句法来论证中文思维解决英语问题的局限性,用英语本身的语言结构为学生解题提供一个新的解题角度。用英语思维能保证学生观察语言现象,了解英语的发展过程,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对中英文差异的敏感性,有效规避中文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除此之外,这一方法背后的英语思维为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养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形成文化品格,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的学习能力。
        1. 引言
        高考全国卷英语语法填空中非谓语是一个重要考点,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是除去不定时形式之外的另外的两种非谓语形式。有很多英语教师直接简单明了地指出当非谓语动词与逻辑主语的关系为主动关系时用现在分词,当非谓语动词与逻辑主语的关系为被动用过去分词。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现在分词表主动和未完成,过去分词表被动、被动和完成或完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被动还是主动的理解和运用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发现,这是由于学生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将英语翻译成中文,再用中文意思判断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问题的症结在于是用中文思维解决英文问题,而这样的解题方法注定会碰壁,也不利于英语思维的培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大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组成。就其关系而言,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表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
        2. 依据
        笔者在教授非谓语动词过程中创造性使用了造句法。这一方法基于英语思维。Participle clauses are often much like relative clauses except that they have participles instead of complete verbs. Pparticiple clauses can also be used in similar ways to full adverbial clauses expressing condition reason time relations result etc.(大多数情况下,分词短语作定语可以和定语从句相互转化; 分词短语作状语也可以与状语从句相互转化。)
        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3. 运用
        现举3个语法填空题加以说明,该题目要求为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1. The research is so designed that once _______ begin nothing can be done to change it.
        分析:so...that引导的状语从句主干为nothing can be done to change itbegin 所以应该用非谓语形式。
        误区:因为begin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所以用现在分词。
        点拨:此题的难点在于,begin既可以作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不及物动词:
        The meeting began at seven. i
        They began the meeting at seven. ii
        The meeting was begun at seven. iii
        就如每天七点新闻联播开始播放一样,i句中谓语表自动性,不表施动性。它所呈现的是一个容易、自然、往往几乎自发地进行的活动。ii句是我们所熟悉的主谓宾结构,iii句是ii句的被动态结构,这两句都强调begin的施动性。
        如何判断此处begin属于及物动词用法还是不及物动词用法呢?首先要明确,被动语态总是表示一个内含施动者语义的施动动作,其语法意义实质上就是施动性,而被具有施动性
bea+-en说明人或物(动作载体)是施动动作的承受者是必然的。
        Quirk的话来说, “Even when the agent by phrase is absent however there is an implication of its presence at the level of meaning.” Quirk R. et al. 1985)根据句意,此句强调的是项目一旦被开启的这个动作,与ii句中。
        此句中once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且从句省略主语,补充完整为once it is begun nothing can be done to change it. 逻辑主语和begin的关系为被动,故用过去分词begun
        2. Teams of four ________dress in a variety of strange and funny clothes roll a complete cheese along a 50-metre course.
        分析:此句的主干是Teams of four roll a complete cheese along a 50-metre course. 句中无连词,dress只能用非谓语形式,作状语。
        误区:逻辑主语Teams of four(四组队员)和dress(穿)的逻辑关系是主动,故用dress的现在分词dressing
        点拨:用逻辑主语Teams of fourdress造句结果为Teams of four were dressed in a variety of strange and funny clothes.句子为被动态结构,故用dressed
        拓展:此处现象为反身代词的用法,主语和宾语为同一个人,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又是动作的接受者,这就出现了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都表示主动含义的语言现象。下列为常见的用法:
        dress oneself in= be dressed in
        face oneself with=be faced with
        accustom oneself to=be accustomed to
        devote oneself to=be devoted to
        lose oneself in =be lost in
        settle oneself in=be settled in
        prepare oneself for=be prepared for
        3. He was deep in thought with his eyes ________ fix on the ceiling.
        分析:此处fix须用非谓语形式作his eyes的宾补。
        误区:眼睛盯着天花板目不转睛地看,眼睛和看是主动关系。
        点拨:宾语和宾补存在逻辑关系,将his eyefix on造句为his eyes were fixed on the ceiling. 由此句看出fix与逻辑主语的关系为被动结构,所以填fixed.
        拓展:英语的被动式是由系表结构演变而来的,可以表示动作(动句),也可以表示状态(静句)。这里就是典型被动式表示状态的情况。
        4. 小结
        clothes造句目前在很多英语课堂上,中文思维大行其道,为语言学习的负迁移提供了温床。诸如现在分词表主动和未完成,过去分词表被动、被动和完成或完成的口诀并不能为学生判断非谓语与逻辑主语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指导,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此类方法脱离了目标语言。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被动用法中没有过去这个时态意义,在修饰名词的结构中,
过去分词主要表达被动含义,这才符合过去分词的中心含义。No element of the past applies to the passive use but it is predominantly the passive that is involved in noun-modifying constructions which fit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definition of past participle.
        本文提出的造句法的本质是通过非谓语动词与逻辑主语用目标语造句的方式,根据目标语的结构来判断主动或被动关系。造句法不仅能准确地帮助学生判断分词和逻辑主语之间的主动与被动关系,使其形成应有的思维品质,还能促使语言学习者感受目标语与母语的差异,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在此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帮助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避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在平日的教学中避免粗浅的总结,而应该从英语思维入手,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