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跨国公司中国报告
作者:王志乐,蒋姮
来源:《决策与信息》 2009年第8期
    微软:见证中国纪元
    1992年,微软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95年成立微软(中国)有限公司。10多年来,微软在中国的规模不断壮大,员工总数超过3000人,分支机构和业务覆盖全国,涵盖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市场销售、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多个层面。微软在中国已拥有超过4000多个注册合作伙伴,中国已经成为微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贡献“中国智造”  多年来,微软通过根植本土来构筑和谐产业生态圈,通过吸纳和整合优秀人才加速创新经验的移植,并且对中国市场独特发展状况的研究和体察来制定适合本土客户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扩大投资规模、强化外包合作与合作伙伴们携手向前,并不断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化,贡献心力。
    微软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不断升级。2006年,微软在中国成立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产、
产业合作多元职能于一体,超过1800名优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微软中国成为微软在美国以外投资最大、机构设置最完整的子公司羽『创新基地。未来二年,微软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将超过IO亿美元。2008年5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大楼在中关村核心商务区破土动工,建设投资超过2 8亿美元,预计将于2010年竣工,建成后可容纳5000名员工同时办公。微软在中国投资建设研发园区,再次印证了微软致力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与国内产业合作伙伴共赢的长久承诺。
    打造中国软件产业生态链
    合作伙伴战略是微软公司“中国布局”中最重耍的部分。在中国微软的合作伙伴超过4000多家,包括OEM厂商、独立软件供应商、系统集成商、以及分销商等等。
    .
    多年来,微软一直在通过战略投资、联合创新、人才培养、技术和商业机遇分享等形式向国内同仁移植创新经验,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升级。根据IDC发布的一项全球调研报告,2007年,微软携于合作伙伴共建的生态系统为巾周软件J忆业“创造超过1200亿元”的价值。微软在中国市场上每创造1元人民币收入,其他相关企业整体收入就超过16元。
    微软一直致力于与中围政府和业界伙伴紧密合作,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多个方面支持中国
成都it培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创新,推动中国软件生态系统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战略投资方面,微软已对包括浪潮国际、中软国际、大连华信等本地企业进行战略投资。到2011年,微软将对本地企业投入1亿美元进行合资合作,利用微软的资源优势和经验支持中国软件企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方而,自2003年以来,微软通过与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的合作,已经培训了数以万汁的软件架构师和高级项同管理人员  微软还将继续协助中同培养一大批软件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的高端软件人才,包括软件工程专业院校教师、软件工程师等专业骨干软件人才,培训人数将超过8万人。微软还与周内高校及企业开展”育人合作”,其广度和深度将不断大幅提升。例如,针对软件业基层人才培养问题,2003年以来,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微软教育与培训事业部与国内高校联合推出了微软院校IT课程项目,课程内容切巾软件企业用人需求。儿年来,微软IT技能课程项目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百所高等院校得到了推广,帮助国内同行培育了更多的高端人才。技术合作方面,微软一卣与产业合作伙伴展开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2008年10月,安装了微软Windnws HPC Servej 2008操作系统的曙光5000A以每秒233.47万亿次浮点运算的系统理论峰值和每秒180 6万亿次浮点运算的实测LinpaCk峰值,成功跻身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大排行榜第10名。微软和曙光的成功合作,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外第二个司以研发生产一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多年来,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微软与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合作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微软软件创新中心”和一系列合作实验室,以促进中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增强巾国软件产业的核心能力。微软还与地方政府及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在辽宁、江苏和成都、合肥、广州等地打造了20个微软技术中心。此外,微软已经成功地把十几项专利技术授权给本地合作伙伴使用。
同时,微软还坚持以软件外包和硬件采购的方式支持本地企业发展。仅2008财年,微软已经向国内企业提供了1亿美元的软件外包订单。今后5年,微软还将每年提供超过7亿美元的硬件产品出口订单。  英特尔:本土化与共赢
    自1985年进人中国以来,英特尔不断拓展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规模,不断完善机构设置。迄今为止,英特尔在中国已承诺投资达43亿美元,在上海和成都建有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在大连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芯片厂,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在中国大陆地区,英特尔还设有16个分公司和办事处,聘用了6000多名本地员工。中国已成为英特尔在美国以外机构设置最全的国家。
    “合作共赢”既是英特尔,贯秉承的信念,也是英特尔在中国本土化战略的核心思想。英特尔进人中国23年来,已经在产业、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实现了和中国共赢。
    产业共赢:创新
    作为世界IT产业的领跑者,英特尔始终致力于IT产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仅仅看重从产业发展中得到的好处。由于在现代电脑产业纵向产业结构中,已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价值链和另一个价值链之问的竞争,所以,处于同一个价值链中的企业,为了整个价值链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共赢,信任和合作就非常重要。因此,英特尔一直注意在价值链中实现与合作伙伴瓦动,力图共赢。
    进入中国市场之初,英特尔就把已经行之有效的“共赢”战略引了进来。英特尔制定了与中国IT产业共同成氏的行动方针,和中国本土产业密切合作,建立和完善了整个产业生态链.这样一来,不仅中国本土的IT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英特尔的领先技术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渗透到巾国市场,植根中国沃土,实现了共赢。
    把英特尔的技术植根中国,实现共赢,意味着英特尔对中国IT产业有三重承诺:建设创新的产业牛态圈,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以及帮助培养中国本土的创新人才。这二重承诺,在如今中国倡导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英特尔在中国一直致力于构建IT产业创新生态罔。凭借着对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英特尔展开了与联想、TCI、海尔等大型企业的合作。而每一次合作,都成为中国IT业界的一段佳话:通过“IntelInside”计划,英特尔启动r中国消费需求和教育市场;通过持续不懈的风险投资,英特尔推动了中国r产业创新精神,完善了产业生态链条,支持平台应用研发;通过“英特尔大学”,英特尔向合作伙伴传授管理经验;通过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英特尔与中国IT产业分享前沿技术趋势;通过软件研发投资,英特尔推动中外软件合作,力促中国软件业创新升级。
    对于中国的产业合作伙伴,英特尔希望他们能够以持续创新承担起引领中国产业的重任。继“数字家庭基金”之后,英特尔与海尔、TCL联合成立了3C实验室,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中国企业迎接产业融
合。最近,方止科技与英特尔在移动领域全面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英特尔还与土豆网合作,探求新型互联网体验模武;通过推动PC厂商和台湾ODM合作,英特尔试图提高中国消费屯子设计能力,帮助更多PC厂商走向移动计算。
    为了支持中国IT产业长期发展,英特尔还致力于帮助培养中国本土创新型人才。为加强中国IT产业的研发基础,促进中国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发展,为中国IT产业的长期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英特尔与中同多所一流大学和研发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多核技术实验室,投资教育培训。在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立半导体技术学院时,英特尔捐赠了8英寸半导体生产设备供教学使用,培养本地化半导体人才。  此外,英特尔投资部白1998年起在中国扩展其风硷投资计划,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和企业精神。英特尔投资部是英特尔推动计算与通信平台发展上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创新科技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从而推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2005年6月,英特尔设立了2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用于投资巾国本土致力于发展创新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科技企业,初期重点投资领域包括通信、面向消费市场的宽带应用和半导体设计。2008年4月8日,在英特尔投资部进入中国10周年之际,宣布为中国技术基金增加5亿美元,主要面向无线宽带技术、数字多媒体、通信和节能环保科技的中国公司。这是到目前为止英特尔针对单个国家最大的投资基金。截至2008年9月,从“英特尔投资中国技术基金”中获得投资的中国企业已经有80家,其中有10多家公司已公开上市或被收购,包括香港电讯盈科、亚信集团、双威通讯、搜狐、德信无线、UT斯康达、珠海炬力等。
    经济共赢:集
    英特尔在经济层面实现与中国的共赢,主要是通过配合中国的宏观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集效应的产生,从而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通过配合巾国政府的投资引导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英特尔到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契合点,为中国带来最先进的技术,实现英特尔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共赢。英特尔在中国的三次重大投资建厂活动,都紧扣中国政府的国家开发开放战略,而且每一次投资,英特尔公司总是扮演着,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角。
    英特尔对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始于1995年。当时,为配合“浦东崛起”,英特尔决定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开发开放浦东开发区是中国继1979年将改革开放作为同家决策之后的义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做出的又一重大部署一中国政府希望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近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实现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新飞跃。在浦东的外高桥保税区内,英特尔建立的芯片封装测试厂是当时最大的一项外商投资项目,对其他IT和科技项目的投资,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之后,英特尔多次增资,迄今为止,整个投资额已达5 39亿美元,封装测试的范围也从闪存扩展到芯片组、奔腾4处理器,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等。该上厂目前有3000多名员工,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掌握世界一流芯片生产制造技术的知识T人,并且成为上海市半导体出口额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中国政府将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提上议事日程。2001年,英特尔开始派人到成都考察,准备投资西部。2003年8月27日,英特尔时任首席执行官贝瑞特访华,第一站就在成都,宣布英特尔将投资3 75亿美元在成都高新区建立芯片封装测试厂,生产与处理器相关的芯片组。这是英特尔在中国的第二家、在全球的第五家芯片封装测试厂。这家封装测试厂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迎来的最大投资。目前总投资额为5.25亿美元,员T总数超过2000人。经过3年多的运行,该项目已经达到芯片组和微处理器产品的量产,成为英特尔在中国最大规模的芯片封装和测试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