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体系结构(七层)
OSI体系结构,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络通信的⼯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层和应⽤层。
1⾄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7层是⾼层,包含应⽤程序级的数据。每⼀层负责⼀项具体的⼯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层。
扩展资料
1、物理层(即OSI模型中的第⼀层也是最底层):
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卡和其它⽤来把两台⽹络通信设备连接在⼀起的东西。甚⾄⼀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个1层设备。⽹络故障的排除经常涉及到1层问题。
2、数据链路层:
运⾏以太⽹等协议。⽹桥都在2层⼯作,仅关注以太⽹上的MAC地址。有关MAC地址、交换机或者⽹卡和驱动程序,就是在第2层的范畴。集线器属于第1层的领域,因为它们只是电⼦设备,没有2层的知识。
3、⽹络层:
⽹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如果你在谈论⼀个IP地址,那么你是在处理第3层的问题,这是“数据包”问题,⽽不是第2层的“帧”。
IP是第3层问题的⼀部分,此外还有⼀些路由协议和地址解析协议(ARP)。有关路由的⼀切事情都在第3层处理。地址解析和路由是3层的重要⽬的。
4、信息的传输层:
第4层的数据单元也称作数据包(packets)。这个层负责获取全部信息,因此,它必须跟踪数据单元碎⽚、乱序到达的数据包和其它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的危险。
理解第4层的另⼀种⽅法是,第4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管理。像TCP等⼀些协议⾮常善于保证通信的可靠性。有些协议并不在乎⼀些数据包是否丢失,UDP协议就是⼀个主要例⼦。
osi参考模型一共有几层
5、会话层:
这⼀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和维护应⽤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
6、表⽰层:
这⼀层主要解决⽤户信息的语法表⽰问题。它将欲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于OSI系统内部使⽤的传送语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和转换数据服务。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作都由表⽰层负责。
7、应⽤层:
是专门⽤于应⽤程序的。应⽤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户需要以及提供⽹络与⽤户应⽤软件之间的接⼝服务。SMTP、DNS和FTP都是第7层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