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微课制作分析
作者:杨青宝
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1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以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体育学全国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体育微课的主题的选择,微课内容的选择,微课教学引入与总结的形式以及体育课程基础等几方面提出制作体育学微课的注意事项。希望为同行提供参考,促进微课在体育学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体育学 微课 制作
        一、引言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1]201212月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举办标志着微课工作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全面启动。本次比赛中,各高校纷纷组织教师
参赛。全国各高校的体育教师也积极参赛。全国共有的182门体育学微课参赛,12门体育学微课作品在全国决赛中获奖。制作体育微课应该注意什么,这是我们制作体育微课首先应该考虑的。因此,笔者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决赛获奖的12门体育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了解获奖作品的基本信息,并从微课的主题、微课的内容、微课的引入与总结及微课的课程底蕴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为同行制作体育微课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促进微课在体育学科的应用。
        二、体育学决赛获奖作品总体概况
        (一)全国决赛获奖的体育学作品基本信息
        12门体育学微课在全国决赛中获奖,占体育学作品总数的6.6%。体育学作品在全国决赛的最好成绩为文史类全国二等奖,有1门,是吉林大学推荐的《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占全国(共有22门)文史类二等奖的4.5%。体育学微课获得全国优秀奖的共有11门,占全国优秀奖(本科)的青岛网站制作公司6.2%
        (二)获奖作品教师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获奖教师的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获奖作品教师中只有2人为男性,其余都为女性。学历方面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1人,本科学历1人。职称方面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助教1人。
        (三)获奖作品的来源、参赛方式及课程性质
        通过阅读参赛微课的课程信息可知,获奖作品来源来上,有8个作品来源于普通高校,3个作品来源于高职高专。依照本次比赛规则,参赛形式分为学校推荐和个人参赛两种。体育学获奖作品中有10门课程为学校推荐,1门课程为个人参赛。课程性质方面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种性质。每种课程性质各有6门。
        三、体育微课制作的思考
        (一)体育微课的主题要突出,指向要明确
        微课主题的选择是微课开发的第一步,是从整体上考虑微课要做什么的问题。我国微课研究专家湖铁生认为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与传统的教
学相比,教学主题更加突出[2]。因此,优质微课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本次获奖体育微课的选题存在指向不明确,选用课程名称做名称的情况。如《乒乓球双语课》。《时尚踏板操》等,这种题目指向不够明确,不符合微课主题特点。
        (二)体育微课的教学内容选择要有特
        统计分析发现,获奖作品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技术科和理论课,并且体现出民族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特点。理论课程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是两门关于国外竞技体育训练理论的相关课程和中国与奥运的相关课程。乒乓球的双语课程为体育学双语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参考。新疆教育学院的《民族健身操麦西来甫健身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而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则是目前从国外传过来的力量训练的新方法,体现出前沿性的特点。
        (三)体育微课的教学引入要直接,简洁
        微课虽然总体时间较短,但必要的教学环节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微课的引入就非常重要。它是能否吸引学习者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门课程的引入方式有很多,通过观看体育微课视频并分析、总结后发现,本次微课中主要有开门见山、回顾总结、提出问
题、演示游戏及导入方式。主要起到启发和引趣的目的。同时,微课的引入时间不宜过长,并通过统计发现大部分老师微课的引入时间都在30秒左右。
        (四)体育微课的总结要形式多样且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针对性
        微课的教学总结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总结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本次课的掌握程度。因此,总结的形式十分重要。通过观看体育学获奖作品视频发现总结形式主要以回顾式、提出并解决问题式以及分享交流式为主。并且总结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0秒。
        (五)选择的课程要基础深厚
        通过浏览各微课的学校网站发现,获奖作品所属课程具有深厚的建设基础和良好的知名度。如浙江海洋学院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是本校特体育课程,已经探索多年,取得了较好的口碑,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河北体育学院《时尚踏板操》也是河北省精品课程。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的《健美操实训》是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四、小结
        制作精良的微课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学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主题突出,选择特教学内容,教学引入环节要直接、简洁,教学总结要形式多样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还要注意良好的课程基础是制作优质微课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 高艳.现代教学基本技能[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