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医院
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操作规范
(202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初需要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等检测结果的临床诊断转换到当前的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依据的快速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规范化与标准化。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当前我国各级临床医疗机构实验室现状,特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临床实验室操作规范建议,仅供临床实验室检测时参考。
一、样本采集与转运
(一)轻症患者样本采集
对于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建议采用鼻咽拭子采
集标本。鼻咽拭子采样时,取样关键点:"要深、要转、要取细胞","要深"即深入距离从耳垂部位到鼻尖长度的一半,"要转"即转动1015s大约转动约45圈,"要取细胞"即取鼻咽部的细胞,见图1。若鼻咽拭子无法采集标本时,可考虑口咽拭子采样。咽拭子采样时,取样关键点为用拭子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35次。取样完毕后,将拭子头
浸入含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75%酒精或含有效氯消毒液喷洒密封袋外部后立即送检。
▲图1鼻咽拭子采样示意图
为提高检出阳性率,可同时采用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采样,采样后放入同一管细胞保存液或病毒保存液中。必要时也可采集痰液标本,痰液标本应该取患者深咳的痰液。
(二)重症患者样本采集
疾病进展迅速的重症患者,可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气管吸出物、鼻咽抽取物、呼吸道抽取物和肺组织活检标本等。
(三)其他标本采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已将血液样本纳入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标本类型中。血液样本采集时,EDTA抗凝管采集24ml,分离血浆或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检测,也可以直接用全血进行检测。临床可见部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首发症状为结膜炎或消化道症状,此类患者可考虑采集角膜分泌物和大便等。
(四)样本存放条件与运输
样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h,28℃不超过72h,超过72h时应该在一70℃保存转运。采集的样本运输时需放置专用的转移箱中运输。转运时携带75%酒精或含有效氯消毒液,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处理。
(一)人员安排
为有效避免实验室污染,建议采用模块化操作,即每个分区的操作人员固定,避免人员在不同房间走动,应进行流水式工作流程,用对讲机等通讯方式联络。人员分工可分为4个环节:(1)样本接收与录入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system,LIS系统);(2)病毒核酸提取;(3)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试剂配制,上机并审核发放报告;(4)报告结果解读。
(二)标本前处理
实验室采用56℃灭活45min预处理采集的标本后再进行核酸检测,研究表明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无影响(表1)。因此,建议对采集的样本,恒温箱或水浴箱56℃灭活3045
min,温浴前旋紧管盖,必要时可用封口膜密闭管盖,温浴后静止至室温再开盖提取核酸。
1新冠病毒标本56℃灭活45min后对检测结果影响
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参考值阴性
核酸
浓度
份数
荧光定量PCR检测Ct
CV(%)
灭活前
灭活后
2
31.9
32.1
0.6
8
26.9
28.0
4.1
2
24.7
25.4
2.8
阴性
3
0
注:CV示变异系数,PCR示聚合酶链反应,Ct示循环阈值
(三)核酸提取
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提取,小型设备必要时可放置于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污染的可能性。如采用手工提取病毒核酸,建议在外排式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四)核酸扩增
建议采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的或经过实验室验证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每批次建议使用一个弱阳性质控和三个阴性质控,三个阴性质控随机放置不同位置。为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检测的灵敏度,减少灰区,各个实验室应摸索PCR扩增体系,必要时可以适当扩大反应体系至401501
(五)核酸保存
提取的核酸如果不能及时扩增或剩余的核酸,应保存在一70℃备用,避免RNA降解。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主要分为开放阅读框1ab(openreadingframe1abORFIab)基因、核壳蛋白基因N片段和包膜蛋白基因E片段三个基
因片段或开放性阅读框中的特异性片段ORFIab和核壳蛋白基因N片段二个基因片段。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仅设有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因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