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国防部成立背景和经过
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黄埔军校网>>黄埔军魂>>国民政府国防部成立背景和经过
折 戟 沉 沙
国民政府国防部成立背景和经过
国防部第五厅副厅长兼第一处处长 刘劲持 撰稿
一、国防部的前身
1937年7月抗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已拟好计划,准备在战争爆发时成立大元帅府,将原有的军事指挥机构改组为第一至第八等八个部。抗战开始后,因未对日本正式宣战,不便成立大元帅府,而原有的参谋本部、警卫执行部等单位又未取消,从而造成机构重叠,职权不清等混乱局面。1938年1月,刘斐建议统一军事指挥机构,仍用军事委员会名义成立军令、军政、军训、政治四个主要部。建议被采用后,于2月1日在武汉改组成立。后来在武汉印发的军事委员会组织系统表除上述四个主要部外,还有很多单位,共计有:
1.军令部 由第一部及参谋本部合并组成,部长为徐永昌,次长为林蔚、熊斌、刘斐三人。
2.军政部部长为何应钦,1944年底换为陈诚。
3.军训部由原来的训练总监部改称,部长为白崇禧。
4.政治部部长先为陈诚,后为张治中,周恩来任副部长。
5.参谋总长办公室
当时何应钦担任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这是他个人办事的机构,下面有二三十人,总长办公室主任是阮肇昌。
6.总办公厅管理机要、顾问、法制、交际等业务,当过主任的有贺耀组、钱大钧、林蔚文、商震等人。
7.后方勤务部部长先为俞飞鹏,后为黄镇球。
8.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是唐生智,后为何成溶。
9.海军部部长为陈绍宽。
10.航空委员会始终由周至柔负责。
11.军事参议院陈调元、李济深任院长,李未到职。
12.防空指挥部司令为黄镇球。
13.铨叙厅厅长始终由林蔚兼任。
14.军事调查统计局 (即军统特务)局长初曲贺耀组、钱大钧、林蔚文先后兼任,后由副局长戴笠升任。
此外,蒋介石还设有侍从室,总揽党政军大事。
武汉沦陷后,各机关撤退到重庆。
尔后六七年间,皆因人设职,任意变动,各霸一方,这个军事指挥机构越扩大越复杂。如何应钦的参谋总长办公室,增设特种情报会议室,专门研究防共反共部署。戴笠控制的军统局,原已逐步扩大,无孔不人,后因得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机密情报,事先已电告美国方面,但美国当局不相信,未作防范。迨战争爆发,美方情报首脑才重视戴笠,大力支持军统成立中美合作所、忠义救国军等单位,军统局所属人员扩大到12万多人。
军令、军政、军训、政治部也纷纷扩大。如军令部增设西南、西北两个参谋补习班及战史编纂委员会。军政部增设城塞局,负责武汉、重庆等地区工事构筑(武汉周围工事,共用去400万元,由军工民工构筑
半年多,后撤退时又破坏掉)。1944年底,陈诚接任军政部长后,又将军务司、交通司、马政司三个单位合并扩大为军务署,方天当署长,下设步兵司、骑炮司、工兵司、通信司、运输司、马政司及办公室等七个单位。还成立了人事处,由刘云翰任处长。兵役部门变动最大,最初是在军政部下面设兵役司(司长朱启钤),到重庆后扩大为兵役署,由程泽润(号沛民,四川人)任署长,他贪污腐化,贩卖壮丁,致使怨声载道。1944年被蒋介石亲自查实决后,再扩大为兵役部,由鹿钟麟任部长。陈诚任军政部长后,兵役部又改为兵役署,由徐思平(号孝匡)任署长。军训部驻在璧山,业务比较空闲,但所属军官分校也扩充至九个。政治部则在各师增设政治副师长,扩大各级政治部组织,各战区设立政工训练团,名为宣传抗战、提高士气,实则暗中防共反共,争夺人事权力。
此外,1938年冬,曾设置西南、西北两行营,一年后又被取消。1940年间又成立运输部,安排唐生智任部长,因与后勤部及军统局(包办后方交通运输业务)职权冲突,只一年多也被取消。
基于上述种种情形,抗战后期的军事委员会,拥挤、庞大,混乱得不成体统,更不适合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正在和谈的形势,必须迅速改组。
二、国防部成立的原因及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世界上只有法西斯德国是陆海空三军分列,设有国防部统一指挥。英、美、日等国还是设陆军海军两个部,又各自设置空军。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认识到空军在战略战术及
战斗支援上的重要地位,必须三军分列,统一指挥,才能发挥最大威
美国参议院相当于中国什么机构力,巩固国防,有利作战。所以,战后各国纷纷成立国防部。不过有些人嫌国防部名称不好听,“防”字与“亡”字同音,因此主张保留军事委员会或改用其他名称。
对军事委员会如何改组,国民政府各军事要员纷纷提出建议,规定名称,画出组织系统图,并在军事会议上讨论。交到步兵司保管的就有六七个方案。这些方案多数是要保留自己的单位和力量,一看即可推测出是那个单位建议的。陈诚更不肯示弱,在某星期日下午3时左右,他突然跑到军政部,要赶拟一个国防部组织方案在次日军事会议上讨论。陈诚用电话把我叫去,指示方案要点,嘱迅速拟好缮正,于当晚送去。听说这些方案在蒋介石官邸汇报时也讨论过,意见有分歧,故无结果。
此时,美国派马歇尔来华调处,亲赴重庆谈判,初步拟定了陆军部队整编方案,得到国共双方同意。整编方案主要内容是:不到400万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初步整编为90个师,最后缩编为50个师。110多万的八路军新四军,原来要求编为20个师,后来让步减为18个师,最后保留10个师。待陆军整编完成时,全国共保留60个师,每师约1.4万人,加上海军、空军、特种兵及勤务部队,全部国防军约150万人。在初步整编阶段,可保留军部及兵团司令部,每军辖三个师,兵团辖三个军九个师。兵团司令及军师长等人选由双方自行决定,以后互相对调。也谈到过陈毅、林彪担任兵团司令问题,国民政府方面的工作人员感到很惊异。各军师计划互相交叉,混合编成,驻地离开农村,驻在城市附近营房内。例如
一个军由两个国民革命军师一个共产党师编成,国民政府人员担任军长或师长时,则由共产党人员担任副职,反过来亦如此。这样有12个到18个军可混合编成,其余军师仍为清一的国民革命军部队,但可选派共产党人员担任副职。这项互相交叉调换的办法,也可推行到团营一级。马歇尔的用意,是使部队完全脱离政治,不受任何党派控制,不许有政治组织及特务人员活动,要和美国一样,完全中立成为国军,只听总统指挥。他认为初步整编完成后,即应开始打破界限,实行人员互相对调,驻地互相交叉,使双方部队逐渐融洽成为一体。但国民革命军各级将领忧心忡忡,怕共产党各级干部能力强,办法多,但又不敢明目反对。马歇尔认为海空军及最高级指挥机构,应由国民政府人员组成。从未听到要有共产党部队或人员参加,也不必先征求同意。
最高军事机构如何改组,意见分歧
,讨论不出结果,又怕共产党反对,就主张也请美国顾问提出方案,因为部队整编方案,是靠马歇尔从中调处、初步落实的,既省事又免得争执,也认为共产党不便反对。这个意见得到蒋介石及马歇尔同意,由顾问团商同美国参谋部拟办,约过了一个多月才拟妥。当时美国正计划成立国防部,如何组织还未决定。各顾问笑着说:中国要走在美国前头了,中国国防部成立后,可作为美国的榜样。由美国拟出方案,在中国先成立国防部,就是将中国作为他们的试样品。
1945年12月,在重庆曾家岩求精中学美国顾问团办事处内,列出国防部组织系统表,用中文英文分别标
明在大挂图上。在总统下面列有国防部本部,参谋总长办公室,陆军、海军、空军、联合勤务四个总司令部,第一至第六厅,及副官局、兵役局、预备干部局、新闻局、预算局、战史局、军法局、宪兵司令部等八个局。此外还列有战略顾问委员会及保密局等。
当时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魏德迈中将,奉调回国任作战部长,新的团长未派来。听说这个方案是顾问们同美国国内多次联系后拟成,并得到马歇尔同意的。
一天下午,蒋介石亲自到求精中学,由美国少将级顾问(名字忘记)担任说明,两个顾问在旁帮助,由翻译译成中文。顾问对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简称联勤总部)第六厅,预备干部局,新闻局等新设单位讲解得颇为详细。整个国防部人员约为1.1万人。到场听说明的有四五十人,都是国民革命军将官(当时我也在场),何应钦、陈诚等不在重庆,马歇尔也未出席。蒋介石听完说明后问了几句,即表示同意,当场宣布照办,成为定案。
军务署长方天曾建议,将参谋总长直接隶属总统,将国防部长位置移在一旁。他对此举很得意。别人问起,就推说是美国顾问自己改的。当时已预料陈诚当参谋总长。这样一改,可以大权独揽,国防部长只是虚名,也合乎蒋介石的意图。后来白崇禧等人可能知道内情,但已无可奈何。
尔后,蒋介石用手令发表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陈诚任参谋总长。待还都南京后,遂结束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后来又发表顾祝同任陆军总司令,桂永清任海军总司令,周至柔任空军总司令,黄镇球任联
勤总司令,各部分别筹备成立。到1946年4月,各军事机关回到南京后,才规定各部驻地及应接管的原有单位,于5月1日正式成立国防部。各部驻地是:国防部本部、参谋
总长办公室及所属六厅八局等都驻在黄埔路原军官学校内及其附近。蒋介石本人即住在军校东首小洋楼内,便于直接指挥。陆军总部驻在黄埔路东侧原励志社后面。海军总部驻在挹江门内原海军总部旧址。空军总部似驻在明故宫南部光华路西侧。联勤总部驻在中山北路三牌楼原军政部旧址,该部有八个署,人数很多,有些署就住在长江路及其他地点。
三、国防部细部编制
为了搞好国防部编制,划一名称级别,特设置国防部编组成立委员会,由国防部次长林蔚任委员会主任,各厅局长任委员。委员会下设译述、编制两个组。战史局局长吴石兼任译述组组长,组员多数为翻译人员,任务是将美国顾问拟好的各厅局编制译成中文,有疑难处,去请顾问说明。编制组组长由我担任,任务是将译好的编制按照中国名称习惯及办事方式等,酌予增改,并和有关单位协商,征得同意后报准发表实施。这个委员会主要负责六个厅八个局及参谋总长办公室的编制,对于四个总司令部,只规定名称、级别和人数,以免名称混乱,任意扩充,自由升级。
四个总司令部都有美国专门顾问及翻译承办等人员,他们的编制,由顾问拟好译妥,经过承办人员按规定方式修正后,报请核备。只要名称、级别、人数等大致符合,即予批准施行。对于国防部本部、战略
顾问委员会及保密局三个单位,编制组只看过译好的编制,知道一些情况,但从不参加意见。按照整个国防部人员在1.1万人以内的规定,分配给陆军、空军两总部各约2000人,海军总部约1000人,联勤总部约3000人,六厅八局共3000人左右。在参谋总长下面用厅、局、处、科及办公室等字样,在四个总司令部下面用署、司、科、组等字样,以示区别。各级主官名称,用“长”、“主任”等字样,副职用“次长”、“副主任”等字样,而未采用美国“助理”、“帮办”及“A、B参谋”等方式。官衔仍照旧习,不另设准将(美国有准将及四星五星上将)。并规定次长、厅长、署长一般为中将级,处长、司长等为少将级,科长、组长为上校级,其余类推。这样层次分明,职级整齐,一切比较清楚。当然也有少数例外。
按照美国顾问的建议,国防部第五厅主管三军的编制装备训练等总业务。按理,所有军事编制,应归第五厅负责。但厅长方天是陈诚的心腹,怕得罪人,就主张另立机构,即国防部编组成立委员会,由林蔚负责,由我担任编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