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导报2015年第18期
优化控制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作用探讨
粟美君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1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暖通空调运用越来越广泛,为确保暖通空调更好的使用,加强优化控制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作用
探讨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制冷机和暖通空调的概念以及暖通空调制冷机研究进展和优化控制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
作用。
关键词:优化控制;制冷机;暖通空调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暖通空调与人们的工作环境、生活起居有着有密切的联系,暖通空调在使用过程中耗能量比较严重。通过优化控制制冷机,加强优化设计,能够有效的降低暖通空调能源浪费,提升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推动暖通空调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制冷机和暖通空调的概述
暖通空调主要具备空气调节功能、采暖功能、通风功能,因此才会被称作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属于中央空调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解决冷暖的问题,还可以对空气质量进行处理。暖通空调主要的特点是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加加湿设备,以及添加了电子除尘器,能够有效的将一些微小的灰尘进行过滤。
制冷机作为一种可以制冷的设备,是制冷系统的主要构成,一般可以分成四个种类: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压缩式制冷机、半导体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其中压缩式制冷机有着节能的优点,通过采用变频装置来控制压缩机的转速,或者降低冷凝温度和提高蒸发温度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制冷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生活、工作中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暖通空调制冷机研究进展
根据对相关文献进行探究,结合我国制冷机实际应用于暖通空调的相关经验,有效对控制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发展原因及应用情况进行评述。早期的控制制冷机往往只是通过制冷剂进行制冷,技术人员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上,根据这种制冷技术而研发暖通空调。这种暖通空调的制冷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大多数暖通空调生产厂家,在制冷机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善与创新,在制冷剂中加入了高效节能制冷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温度的情况而自动调节所制冷的温度。并且在制冷系统中添加了检测装置,当暖通空调中的制冷系统处于压力上限时,需要停止制冷系统的运行,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产业结构的完善,国内市场对暖通空调需求将会变得越来越大,加强对制冷机的调控是很有必要的。
三、优化控制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作用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制冷机作为输出、制取冷量的组成部
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根据有关统计,在暖通空调运行过程中,制冷机的耗能占总耗能的50%左右。制冷机的优化控制就确定了整个暖通系统能否正常的运行[1]。对此,有效解决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就应该科学有效的优化控制制冷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暖通空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作为研究依据,进而对整个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确保暖通空调有效运行。
在制冷机的优化控制中,CFD 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2]。CFD 技术之所以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当中,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技术对数值模拟计算的原理,将该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于暖通空调制冷工程当中,有助于相关设计人员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模拟数值的计算工作,大大节省人力和节约时间。以能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以及质量守恒方程为例,在实际的计算过程当中,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需要建立模型,然后再进行数值求解,再对数值解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再对暖通空调制冷的具体应用进行设计,如果数值解的可视化处理通过评估,便可以正式实施或进行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工作人员在对制冷机进行优化控制的过程当中,应该先确定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和吸气压力,这些数据是衡量制冷机能否正常稳定运行的标准。结合CFD 所收集的数据,建立BP 神经网络模型,其中以制冷机温度和压缩机出入口的负荷作为输入的变量,吸气压力则作为输出量。通过BP 神经网络模型,结合计算机技术来对一定负荷下压缩机吸力压力和制冷机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压缩机出入口的制冷剂温度越高,吸气压力的值就越大,两者之间成正比例关系。而且,随着吸气压力达到最大值,那么压缩机出口的制冷机温度就好降到最低,此时的入口制冷剂温度升到最高,根据不同负荷,吸气压力的最大值是固定不变的。最好计算出这些数值,能够对制冷剂进行调节,确保制冷机稳定,提升暖通空调的运行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优化控制制冷机在暖通空调中的作用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对制冷机进行优化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暖通空调能源浪费,提升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和工作效率,推动暖通空调行业可持续发展。
(下转第105页)
92
参考文献:
[1]王玮.新时期事业单位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 2011(07).[2]徐臻.新形势下国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要点[]J.江西建材. 2010(04)
参考文献:
[1]李树江,秦军,张晓青,等.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控制与能量管理得现状及发展趋势[J].暖通空调,2012,66(04):89-90.[2]庄兆意,苏莘博,张承虎,等.各种能源采暖方式运行费用的估算方法与比较[J].应用科技,2015,71(02):76-77.
数据可视化设计案例标设置时,都不同程度地向这些方面倾斜,从而造成许多高校思政课类教师忙于发论文、申报课题和重点学科,而高校思政课类教师最基本的职能——
—教书育人却被忽略掉。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高校思政课类教师绩效评价时有必要引入平衡计分卡(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相结合的理念。
三、基于“BSC+KPI”的绩效指标设计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考评的战略绩效目标。战略绩效目标是高校思政课类教师绩效考核所要达到的方向,描述了这一目标准备为谁创造价值和创造什么价值。它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战略绩效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第一,指向明确。战略绩效目标要符合高校的功能以及社会对高校思政课类教师的定位;第二,合理可行。制定战略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要符合客观实际。例如,战略绩效目标可以这样描述: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人员配备合理,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能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教师队伍。
(二)确定战略目标导向下的维度——
—关键绩效领域。关键绩效领域(KRA,Key Result Areas)就是与战略目标直接相关,对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关键作用的领域。在确定这些领域时,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内部业
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但高校思政课类教师隶属于公共部门,其所服务的对象以及工作内容与企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可以根据高校思政课类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及战略绩效目标,把这四个维度改为:基本素质、教学评价、科研评价、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平衡”思想: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基本素质与社会责任)。比较符合社会对高校思政课类教师的定位。
(三)确定关键绩效因素。确定好关键绩效领域后,便可对关键绩效领域进行层层分解,形成关键绩效因素(Key Perfor mance Factors,KPF)。关键绩效因素提供了一种描述性的工作要求,是对关键成功领域的解析和细化。主要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一,每个关键成功领域包含的内容是什么?第二,如何保证在该领域获得成功;第三,达成该领域成功的关键手段是什么?第四,达成该领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以上面的教学评价这一维度为例,从该项KRA中可以分解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等5项KPF。
(四)分解关键绩效指标。这一套流程的最后的程序就是从关键绩效因素里分解出关键绩效指标(KPI),这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在分解KPI的操作中,可以采用经验法、头脑风暴法或
SMART筛选法。根据企业管理操作实际,通常把SMART筛选法和头脑风暴法相结合使用。
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法,从KPF中分解出众多的PI(Perfor mance Indicators),再使用SMART筛选法逐层筛选。所谓SMART筛选,即:“S”代表“Specific”,即要求指标是细化的、具体的,而不是不模糊不清
和抽象的,比如“比如教学工作量一年必须达到320个课时”,而不是“工作量要达到一定标准”;“M”代表“Measurable”,要求指标是可衡量的,而不是主观、笼统的;“A”代表“Attainable”,要求指标是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遥不可及,不切实际的;“R”代表“Realistic”,要求指标时现实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T”代表“Time-bound”,要求指标是有时间限制的,而不是可以无限期完成的。可以利用SMART设计成表格来对PI进行筛选例如,可以把KPF指标“教学研究”通过SMART筛选以及头脑风暴法,分解为“教研论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项目及经费”等5项KPI指标。
(五)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权重是指标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平衡计分卡思想并非要对四个维度平均用力,而是要根据不同的高校性质和战略发展目标来赋予权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配对比较法、层次分析法(AHP)、权值因子判断法等。由于层次分析法具有实用性、简洁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绩效指标权重的设置中。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这种方法可以研究结构更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能把定性因素定量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影响,使评价更客观。其操作步骤为:(1)先把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量化;(2)对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通过比较后进行排序;例如指标A11比A12重要两倍,则重要程度为2,反过来A12是A11的1/2。如果两个指标同等重要,则是1。以此类推。(3)根据每项指标获得的分数除以该项指标获得的总分,再相加,然后除以指标总数,就得到了这项指标的权重。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高校人才工作迈向新台阶.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人才强校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R].南昌:2005
[2]方振邦,罗海元:战略性绩效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48
(上接第92页)
(上接第91页)
高校思政课类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