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编程猫中的重复执行》
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编程猫”程序设计课程利用简单的积木式搭建程序模块,情景故事类的趣味导入,琳琅满目的素材实例,生动活泼的可视化、互动型结果使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由被动变主动,由模仿变创造,能够更深层次的学习程序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2、本课地位
本课是自主创客教育中编程猫课程中的第一课。是学生对整个编程猫学习的一个基础认识,本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编程猫学习,因此,主要通过直观欣赏掌握编程猫工作界面,自主探究了解积木的搭建方式,以及对循环结构的理解与实际应用,体验初探编程世界的喜悦。
二、说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喜欢创新,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编程类软件较少,几乎没有学习过类似编程猫可视化编程软件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学习与使用经验,但不能对程序思维与元认知进行有效衔接与运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程序思维、潜移默化的将编程的基础知识通过自然语言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抽象为机器能够识别的程序语言,使其将程序思维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能够在自主探究中、通过理解应用的基础上评价、创新、综合,达到高阶思维能力的提高。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重复执行、重复执行()次积木的操作的方法及使用技巧 。
(2)通过对基本界面的操作与了解,以及重复执行概念的理解与实践,完成编程思维与元认知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重复执行、重复执行()次积木的应用以及循环体积木的合理有效搭建。
(2)通过评价展示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掌握使用循环结构中的不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技术带给我们无限的创造力。
(2)保持一颗对大自然以好奇的心及对其的敬畏与探究,并进行情感上的传递与回应。
3、重难点突破、教法与学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重复执行、重复执行()次积木的操作的方法及使用技巧 ,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对基本界面的操作与了解,完成编程思维与元认知的衔接,重复执行概念的理解与实践,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从三个方面学科思维、问题解决、和“新四基”来进行解决,通过情景代入让初中学生产生对学科思维的认识与理解,并通过自然规律将程序结构通俗易懂的传递给学生,通过直观的讲授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掌握软件的基本用法熟悉其工作界面。通过自主探究与评价创新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完成问题的解决。我主要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竞赛教学法,以趣味引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教师作为指导者,我将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提升。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及成果展示法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老师的自述,小时候如何的天马行空,将学生带入情感脉络中,并将自然的周而复
始向程序结构中带入。将教学环节分为2条线:情境线知识线
本课共六个环节
编程课到底学什么1、激趣导入,知识铺垫
情景导入:
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自己,老师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小的时候,我就奇怪为什么会有四季呢?冬天好冷,我只想留在暖洋洋的春天,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呢?我不想起床。小时候在农村,夜晚天空划过的流星好美,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一切,是神奇的大自然让地球周而复始的自转与公转形成了日夜的更替与四季的循环,就像是设置好的一个程序,它掌控了一切。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新软件的学习,来做一创造者,看看大自然为地球到底设置了怎样的程序,一起跟随老师去天马行空。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带入,拉近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求之心。点明周而复始的主题,将循环结构的含义通过生活的实例进行讲解,加强学生的对程序结构的理解。时间3分钟。
2、讲述介绍,掌握基础
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介绍,熟悉新软件的工作界面和基础操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态度、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态度以及基本技能为后续的自主探究任务提供知识保障。5分钟
3、自主探究,引出核心概念。
给出具体任务:现在试着使地球旋转起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搭建积木前一定要先确定好你的角,选择”地球”再给剧本一个开端,在事件积木何种选择“当开始被点击。问:让地球转动起来同学们观察分析一下,应该选择哪种积木。“动作”中的“旋转30度”积木动作好快瞬间就转到了 ,我们改变数值,1°,让它一点一点的转动,这样做好麻烦,我们知道地球的旋转是一个缓慢而又连续不断的过程,同学们能不能到更方便快捷的控制方法。观看学生作品,并点评,与学生互动提问,对重复执行积木的理解,引出概念,无限循环着自身积木框中的积木。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与实践掌握,重复执行积木的使用方法,理解重复执行的概念,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进一步加强对重复执行积木的理解。
4、自主探究, 引出循环结构的概念的理解
我们用重复执行模拟了地球的周而复始的转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大自然操控的很多事物并不都是在周而复始,就如四季的时长、就如我们的生命,在人类有限的生命里,从未停止探索自然宇宙的奥秘,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是人类可以控制的,你能控制你的飞船从地球飞往月球吗?学生练习演示,并通过展示点评学生作品。讲解叠加外观积木将角大小减少()。通过重复执行是周而复始无限的循环,而重复执行()次是有限的循环,这两种控制积木框中的积木我们可以叫他们循环体,通过不同循环体,可以产生不同结果。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对比,理解重复执行()次的含义,有限循环的次数是可控的,理解两个积木的区别的,并通过实践,掌握移动()步积木的使用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实际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5、任务驱动,创新思维
在未来的世界,宇宙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跟老师天马行空的想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播放“演示作品”,并叙述,也许有外星人给我们打着招呼,飞碟闪烁着炫目的光芒。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展开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吗?为了更好的抱住同学们完成作品,同学们可以打开锦囊,里面有很多通过重复执行完成的不同的效果。看看同学们都会呈现出怎样天马行空的创意,一定比老师的更精彩(10分钟)
6、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教师分享创意作品,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环节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编程猫领略了宇宙自然无穷的魅力,周而复始也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春华秋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总是能从周而复始中了解规律,运用规律和大自然和谐共生,希望你们也能利用重复执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发现规律,掌控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自我评价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客观认识,以优秀作品分享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并在自评互评展示环节再次获得新思路,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通过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重复执行的理解,并将情感线贯穿全文。
四、说教学反思
1、通过情景导入,是学生能轻松了解循环结构的含义。
2、能始终关注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大自然,是学生明白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鼓励学生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去尝试、去创新。
3、学会说那个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整节课以探索、实践、巩固、创新来完成,任务贴近自然生动,任务直接有衔接与递进,课堂完成率较高。目标达成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