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特鲁里亚:意大利之源的爱与欢乐
痴迷于古典希腊的人可能不太会喜欢伊特鲁里亚(Etruria)。
(Apollo)- 左:伊特鲁里亚巅峰期雕塑,c. 510-500 BC,赤陶 terracotta;中:希腊古典早期雕塑,468-460 BC,大理石 marble;右:罗马大理石(公元2世纪)仿希腊古典晚期(350-325 BC)青铜雕塑希腊从稍显僵硬的古风风格最终走向自然均衡的古典风格,其以大理石为基底的建筑与雕塑不仅仅在当时影响巨大,还被罗马人承继,最后成为西方艺术的永恒经典范式。实际上,在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伊特鲁里亚在欧洲的影响力亦不容小觑,但它最终却基本变成了一个消失的文明,需要后世去挖掘,才能重现其往日荣光。
公元前5世纪伊特鲁里亚人(棕)与希腊人(绿)的贸易路线和文化影响范围伊特鲁里亚(Etruria),指的是位于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古代文明,其疆域最广阔时覆盖了相当于今天托斯卡纳(Tuscany)和部分翁布里亚(Umbria)与拉齐奥(Lazio)的区域。
公元前7世纪,伊特鲁里亚成型,包括了12个城邦(city-states),后逐渐向意大利北部和南部扩大影响,到公元前6世纪,伊特鲁里亚文明达到巅峰,甚至统治着当时的罗马直到公元前509年,但最终在公元前3世纪被后起的罗马攻下。
伊特鲁里亚文明分期伊特鲁里亚人没有留下文献与史书篇章,只有一些铭文,且其文字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被破解中,后人无法对其形成像希腊那样完整而全面的认识,但他们却建造了大量坟墓,陪葬颇丰,据此及其他文明对伊特鲁里亚的记载,后世仍然大致可以推测出这一文明的艺术发展史和品味特点。
象牙扇柄(Ivory Handle of Flabellum)及用途示意,伊特鲁里亚 Etruscan,出自意大利帕莱斯特里那巴贝里尼墓 Barberini Tomb, Palestrina/Praeneste,c. 680-660 BC。罗马朱利亚别墅国家伊特鲁里亚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Villa Giulia, Rome)。同为地中海古文明,伊特鲁里亚人最初同希腊人一样,广泛被周边文明所影响,也就是所谓的东方化时期(Orientalizing period, 720-580 BC)。大量受亚述、西亚、埃及、腓尼基等影响的象牙、黄金奢侈品显示了伊特鲁里亚人的开放、富裕和与希腊人不同的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格外注重与热爱。
狮身人面顶盖化妆盒/药盒(Pyxis and Lid with Sphinx-Shaped Handle),c. 650-625 BC,伊特鲁里亚工艺 Etruscan,象牙 Ivory,14.1 x 10.5 x 10.4 cm. 巴尔的摩沃尔特艺术博物馆(Walters Art Museum, Baltimore)。一件被称为“游行扣针”(Parade Fibula)的金饰充分
展示了伊特鲁里亚人高超的贵金属工艺,浮雕(embossed)、冲孔(punched)、切割(cut)与造粒(granulated)等都被用到了这小小的饰品上。
Fibula(扣针)及其细部,公元前7世纪,黄金,长32cm。罗马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 Rome)。形象源自东方的五只狮子的鬃毛,还有格里芬(griffin)的轮廓线以及完全像独立雕塑的鸭子的身上等地方都可以看见细细的黄金颗粒,可见这一物件需要投入的不仅仅是贵重的材质,更是无数个小时的精细工作。
这一排排挺立的肥鸭尤其生动可爱,似乎倾入了设计制作者与对其他动物不同的态度。或许,是因为它们源于生活现实。到了古风时期(Archaic period, 580-480 BC),进口自希腊的工艺品与因波斯攻占爱奥尼亚(Ionia)迁居而来的希腊人全面改造了伊特鲁里亚的艺术面貌。曾经在1972年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100万美元天价购得的希腊古风陶器 —— 萨尔珀冬双耳喷口杯(Sarpedon /Euphronios Krater)就出自古风时期的伊特鲁里亚人坟墓。最重要的留于后世的伊特鲁里亚工艺品与壁画也是出自古风时期。与希腊的深度交流,还体现在伊特鲁里亚对希腊重要神祇的直接挪用。
镶嵌象牙青铜战车 Bronze chariot inlaid with ivory,伊特鲁里亚 Etruscan,550-540 BC,高
1.31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一辆出自蒙特莱昂内-迪斯波莱托 (Monteleone di Spoleto,原属伊特鲁里亚城邦佩鲁西亚 Perusia)墓葬的青铜战车被认为是罗马之前的古意大利保存最完好的同类作品。在战车车舆(车箱)上三面雕刻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的故事。
尽管讲的是希腊故事,蒙特莱昂内战车的浮雕故事设计却没有希腊对于场景叙事感和结构和谐的追求,更多的只是将元素全部分布于表面,以达到装饰丰富的目的,但其中具体元素的布置非常呼应车辆本身的设计的,比如正面中间雕刻的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忒提斯(Thetis)将盾牌和头盔递给自己心爱的儿子。盾牌与整个战车形成了强烈又符合逻辑的呼应。这样的呼应几乎贯穿了车辆所有装饰细节。后世的观者或许会因为战车装饰稍显僵硬的古风人物线条感觉陌生,但细品之下,会被设计者的别出心裁打动。
伊特鲁里亚人这种对于装饰的热爱还体现在神庙建筑上。他们的神庙成熟结构有点像希腊多立克式却没有严格的柱式讲究,整体对称,但尺寸小很多,屋顶出檐深,前门廊(front porch)也较深,只在基座前部有台阶,前面和侧边可以有柱子,一般没有柱子环绕整座建筑的做法,装饰却相当丰富。
意大利维依(Veii)波多纳西欧(Portonaccio)伊特鲁里亚神庙(c. 510-500 BC)复原图希腊神庙从外部看一般将雕塑集中于山墙(pediment)与雕带(frieze)位置,雕塑严密地服从于建筑。伊特鲁里亚神庙不仅可以有山墙饰物(acroteria),还有沿着屋檐的瓦檐饰/瓦当(antefix),甚至将雕塑排列于神庙的屋脊(roof ridge)上。虽然屋脊上的雕塑也有故事场景的安排,却不像希腊山墙雕塑一样要将人物角安排与动作设计纳于三角形的框架内。
意大利波维依(Veii)多纳西欧(Portonaccio)伊特鲁里亚神庙(c. 510-500 BC)建筑残件,罗马朱利亚别墅国家伊特鲁里亚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i Villa Giulia, Rome)。伊特鲁里亚建筑和雕塑与希腊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材质 —— 希腊大量运用大理石,伊特鲁里亚则是赤陶、砖、木等不易在地面保存的材质,但在雕塑与工艺品的青铜运用方面,伊特鲁里亚毫不逊,这或许一部分是因为伊特鲁里亚本地没有大理石的来源,金属矿藏则很丰富。
archaic《维依的》Apulu/Aplu of Veii 解析 - 波多纳西欧(Portonaccio)神庙,c. 510-500 BC;伊特鲁里亚与希腊神庙在建筑上的区别;伊特鲁里亚与希腊雕塑的区别伊特鲁里亚人在雕塑方面没有对男性裸体美的强烈表现欲,像这样在希腊宗教与神话中代表青春的男神在伊特鲁里亚神庙的屋顶却像希腊女神一样被包裹得严严实实。
在程式化的表情方面,伊特鲁里亚一度沿用了希腊的“古风式微笑”(Archaic Smile),但其始终没有后来希腊主流所推崇的“不苟言笑”式优雅,也没有对人体动作的绝对平衡追求。伊特鲁里亚的很多雕塑传递着一股贴近平凡现实的欢乐与情感,其动作完全符合叙事需求而并未加以理想化。
《夫妇陶棺》Sarcophagus of the Spouses 解析 - 出土于伊特鲁里亚切尔韦泰里(Cerveteri/Caere/Caisra),c. 520 BC,长2米,罗马朱利亚别墅国家伊特鲁里亚博物馆 (Museo Nazionale di Villa Giulia, Rome)出土于切尔韦泰里的一具赤陶棺的棺盖上雕塑着一对恩爱的伊特鲁里亚夫妇。这种希腊艺术中基本没有公开展现的夫妻间的亲密感在这里通过两人的肢体动作传递出来,甚至连程式化的表情都没有影响到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这一对夫妇似乎是在携手出席某种宴会,表现了伊特鲁里亚女性比希腊女性要高的社会地位。在希腊艺术中,会饮(Symposium)一般只限于贵族男性之间。
贵族夫妻共同赴宴且处于同等地位在伊特鲁里亚艺术中多次被表现,比如著名的《豹墓》Tomb of the Leopards 中的一面壁画,在一对豹子的下方展现了由三对躺卧着的夫妻(浅肤为妻)构成的一个宴会场景。
伊特鲁里亚壁画,《豹墓》Tomb of the Leopards,意大利塔尔奎尼亚 Tarquinia/ Tarchna,c. 500-450 BC。另外两面墓墙上还描绘了乐手、舞者、树木,可能意味着整个构成的是一个室外的与死者有关的葬礼宴会场景。
伊特鲁里亚壁画,《豹墓》Tomb of the Leopards,意大利塔尔奎尼亚 Tarquinia/ Tarchna,c. 500-450 BC。在另一个被称为《躺卧餐厅墓》Tomb of the Triclinium 的墓室壁画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主题与场景描绘。从风格上来讲,这些壁画可能是由古风到早期古典的过渡。树木间各的仿佛在鸣叫的鸟儿,场景上方的藤蔓装饰,处处洋溢着欢乐。
伊特鲁里亚壁画,《躺卧餐厅墓》Tomb of the Triclinium,意大利塔尔奎尼亚 Tarquinia/ Tarchna,c. 500-450 BC。我们将这些绘满人物、动植物以及几何装饰图案的典型伊特鲁里亚坟墓与同时期属于希腊“殖民地”的意大利南部城市帕埃斯图姆(Paestum)的墓室壁画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异是如此惊人。
意大利帕埃斯图姆(Paestum)“跳水者之墓”(Tomb of the Diver)壁画,c. 470 BC。实际上,在公元前6世纪,当伊特鲁里亚处于鼎盛期,现今的意大利彼时南部是希腊殖民地,撒丁岛有努拉吉文化(Nuragic civilization, 18th century BC-238 BC),罗马则正在奔向共和
的路上。这些底不太相同的文明共同构成了意大利最初的源头,而伊特鲁里亚的基因,最终通过罗马人在撒平宁半岛的历史演变中传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