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佃农
法国的自耕农,这种自耕农在法律上被称为永佃农。土地归贵族所有,农民租种贵族的土地,是贵族的佃户,可以永久地任意地使用和经营土地。农民要向地主缴纳货币地租,其收获的三分之一都被地主拿走。在大革命前夕,占总人口80%的自耕农经营了大约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这种小规模的土地经营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阻碍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金字塔铭文
也称金字塔文是古埃及宗教文献。第5 王朝末和第6王朝时期流行的在金字塔墙壁上铭刻的咒语经文。金字塔文最早出现于第5王朝乌纳斯的金字塔,后来在第6王朝的许多金字塔中也都有发现,这些金字塔文主要是一些祝福国王沿着金字塔的阶梯或金字塔的倾斜面的阳光顺利通向天国,确保过往的复活再生,享受特权的咒文。在乌纳斯王的金字塔文中就讲到了:乌纳斯没有死、乌纳斯复活了。这些金字塔文是主要由赫利奥坡里斯的僧侣整理而成的。
萨法维王朝
萨非王朝(Safavid Empire)16世纪在伊朗建立的伊斯兰教什叶派王朝(1502年~1736年),亦译“萨非王朝”。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波拿巴主义
根据列宁的定义,波拿巴主义是依靠军阀的国家政权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敌对阶级之间进行政权斡旋。通过军事上台,打着人民主权旗号的贵族政权,通过限制政治自由来保障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而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疯狂的军事扩张。由于经济发展也会带来中产阶级势力的壮大,从而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故法国出现的这种波拿巴主义很可能是许多专制传统强劲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无法绕过去的一个过渡阶段。
赫尔岑(1821—1870)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生于大贵族家庭。自幼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组织过宣传革命思想的小组,曾被捕流放。1847年被迫出国。在巴黎目击了1848年6月工人起义。后来在许多文章中描写革命事件,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创办《北极星》和《钟声》等报刊,揭露沙皇制度的腐朽,号召人民推翻沙皇制度。主要哲学著作有《科学上一知半解》、《自然研究通信》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列宁称他“已经走到辩证唯物主义跟前,可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前面停住了。”政治上认为俄国在消灭农奴制后可以通过农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所写文学作品也以反对沙皇农奴制为主题,《谁之罪》是其代表作。
墨西哥革命制度党
是墨西哥社会革命与政治制度化的产物,它结束了墨西哥军阀混战、军人干政的历史,联合了各个民众阶级,形成一个包括工人部、农民部和人民部在内的职团主义组织体系。革命制度党作为官方党连续执政70年,领导墨西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并且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进入80 年代以后,由于经济政策的失误和政治纲领的改变以及官方党职团结构的衰微,革命制度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墨西哥政党制度正逐步从原先的非竞争性霸权党制向竞争性的多党制演变。
福泽谕吉
(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大帆船贸易
(Galleon Trade),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又称马尼拉一阿卡普尔科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是“The Manila Galleon”的直译,它是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的250年间,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
泛斯拉夫主义
狭义的泛斯拉夫主义是指19世纪时,巴尔干半岛上的斯拉夫民族(包括黑山人,塞尔维亚人及保加利亚人)希望在俄国的领导下对抗鄂图曼帝国而团结起来。而俄国自居为斯拉夫民族的大哥,希望控制在奥匈帝国和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居住地区,并且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其势力,从而造成泛斯拉夫主义。广义则可指称企图团结斯拉夫族的各种理念及作为。
天赋人权
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就已经享有的权利,所以也有人直接把它称作自然权利。相比人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用法律固定下来的权利,它不受人间任何意志或权力的干涉,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根本准则。天赋人权学说最初的渊源是13~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的人文主义,在反神学的斗争中发现了“人”,并要求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际上,人文主义就是以个人为核心,以自由、平等为基点的人道主义。
格拉古·巴贝夫
(1760~1797)原名弗朗索瓦·诺艾,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法国大革命初期,在皮卡第积极参加反对封建与旧制度的斗争。协助三级会议起草陈情表,要求废除封建特权。热
月前夕,创办《新闻自由报》,后改名《护民官》。热月后,巴贝夫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平等会”,密谋夺取政权,建立劳动者专政。由于叛徒告密,他和密谋运动的其他领导人一起被督政府逮捕。1797年5月27日被凡多姆高等法院判处死刑。巴贝夫曾主编《人民论坛报》,鼓动人民起来消灭私有制,建立“普遍幸福的”、“人人平等的”社会;并设想建立以农业为中心的、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共产主义公社”。他的共产主义体系虽然“相当粗糙和肤浅”,但马克思却称许他为第一个“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永久地籍》。
小协约国体系
小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3国在法国支持下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
开普殖民地
(Cape Colony)是大英帝国昔日一个殖民地,位于现在南非境内,包括开普敦及其邻近地区,于1806年至1910年期间存在。开普殖民地位于南非最南端,南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开普地处大西洋—印度洋新航路的中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16世纪以来一直是荷兰、英国和法国角逐之所。1578年和1652年,荷兰先后占领毛里求斯岛和开普。英国于1806年占领开普殖民地。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决定,开普和毛里求斯岛变成英国的殖民地。
杜布切克
Dubcěk  Alexander,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68~1969),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1968~1969,1989~1992)。在他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展了旨在创立一个新的、十分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民主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运动;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和国际主义团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同苏联的关系,对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积极地实行和平共处政策。
1926年帝国会议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 前身是英帝国,由英国及其自治领和其他已独立的前殖民地、附属国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慑于日益高涨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调整了同原英帝国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1926年“英帝国会议”的帝国内部关系委员会提出,英国和已经由殖民地成为自治共和国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是“自由结合的英联邦的成员”,“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唯有依靠对英王的共同效忠精神统一在一起”。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从法律上对此予以确认,英联邦正式形成。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各自宣布独立并加入英联邦。1949年,印度成为共和国,选举了自己的国家元首。从此英联邦成
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英联邦成员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英联邦名义君
主伊丽莎白二世
教会法
泛指整个基督教会(包括罗马天主教、东正教、东方基督教的独立教会以及新教的圣公会和加尔文教等)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和编纂的各种规则和章程,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个人的品德、生活守则的一些宗教规则、章程和法规的总和。又称寺院法、宗规法。但在法学著作中则通常专指中世纪罗马天主教的法律。在西欧中世纪,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社会支柱和国际中心,占有其势力范围内1/3的土地,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形成巨大的统治力量。教会与世俗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权力之争,但又互相配合,以维护封建统治。教会法就是在这一形势下,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它既适用于教会事务,也适用于许多世俗事务,是西欧中世纪的一种重要法律。
贵格会
(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该派成立于17世纪的英国,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贵格」(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会中常有教徒全身颤抖,因而得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register的名词以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生产方式。
加加林
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Yury Alekseyevich Gagarin,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身高159cm) ,世界第一名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太空人,苏联红军上校飞行员,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生于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红旗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同年与瓦莲京娜结婚。1960年被选为航天员,加入苏联共产党。1968年3月27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列(勒)沙白里哀法
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但法国在1791年出台了禁止同行业工人结社、集体罢工的《列沙白里哀法》,说是要防止小团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妨碍经济自由和企业自由。日耳曼法
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建立早期封建王国后所颁布的法律的总称。由于当时罗马人称日耳曼人为“蛮族”,因此有些法学、史学著作称“日耳曼法”为“蛮族法”或“蛮族法典”。是在习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些王国还对习惯法进行了汇纂工作,编制成较系统的法规。如西歌德王国的《西歌德法》、法兰克王国的《萨利克法》和《里浦尔法》等。这些法律反映出阶级分化、土地占有者的特权、奴隶制、隶农制以及原始公社遗迹等特征。他们的适用采取属人主义,即日耳曼人适用日耳曼法,罗马人适用罗马法,在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发生抵触的时候则以日耳曼法为准。
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震撼全球,危害极大,影响深远。
埃德蒙·伯克
爱尔兰的政治家、作家、演说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他曾在英国下议院担任了数年辉格党的议员。他最为后人所知的事迹包括了他反对英王乔治三世和英国政府、支持美国殖民地以及后来的美国革命的立场,以及他后来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批判。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为辉格党里的保守主义主要人物(他还以“老辉格”自称),反制党内提倡革命的“新辉格”。伯克也出版了许多与美学有关的著作,并且创立了一份名为Annual Register 的政治期刊。他经常被视为是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
斯特雷泽曼
1903年加入民族自由党,1917年任该党主席,兼国会党团主席。1918年主持成立人民党。1923年8月出任大联合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直到1929年10月去世,斯特雷泽曼一直担任德国外交部长,因此这一时期的德国外交被称为“斯特雷泽曼外交”。斯特雷泽曼的外交政策宗旨是:利用苏联同美、英、法等国矛盾,搞东、西方平衡外交,摆脱外交孤立,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克斯洛伐克7国在瑞士洛加诺举行会议。路德总理和斯特雷泽曼外长代表德国参加洛加诺会议,签订了以莱茵保安公约为主要内容的《洛加诺公约》。-------皖萧史奴
伊朗白革命
“白革命”是巴列维在1962年发动的。所谓“白革命”,意即“不流血的革命”,它的发动背景是:50年代末期,伊朗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虽然享有石油开采权的石油公司付的钱比过去多了,但贪污和无能严重消耗着国家收入。新贵阶级同封建地主的权力发生冲突。由于没有银行,缺少流动资金的商人只得借债,但借债利息高得令人吃惊。失业在增加,社会和政治动乱在增加。
苏伊士运河事件:
是指,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把英国和法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