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用于统计区间数据个数,实现数据分布统计
学校教务处的教务管理者或者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要进行学生成绩统计,统计每门课程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总分及各分数段的人数等,对于每门课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总分等成绩统计的操作,大家都是用Excel的常用函数Average、Max、Min及Sum来解决问题,快速而高效;而对于统计每门课程各分数段的人数,大家一般用半自动半人工的方式,一个班一门课分别统计,对于多个年级、多个班,每班有多门功课这样大量的分数统计,工作量大、操作较为繁琐。
在功能强大的Excel 2003软件中,选用最为轻松、高效的两种频度分布统计的方法,并将整个统计的操作过程录制为宏,而且用设置在工作表上的按钮调用宏,将原来要加班加点干上好几天的教务管理工作,变为只需几分钟、轻松按键就可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对于每个学期末都要进行试卷分析的教师们来说,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频度分布统计方法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例,统计给定的分数范围(区域C2:C13)内,不及格、60~70,70~80,8
0~90及90分以上的人数,来说明如何使用Excel的函数和菜单命令来进行数据的频度分布统计。
方法一:使用频度分布统计函数FREQUENCY
函数FREQUENCY是以一列垂直数组返回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度分布。其语法形式为:FREQUENCY(data_array,bins_array),其中Data_array为一数组或对一组数值的引用,用来计算频度,在本例中为全班成绩所在区域的引用,即(C2:C13)。如果 data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FREQUENCY返回零数组。bins_array为一数组或对数组区域的引用,设定对 data_array 进行频度计算的分段点(或间隔),在本例中不及格(小于或等于59分)、60~70(大于59分且小于等于69分)、70~80(大于69分且小于等于79分)、80~90(大于79分且小于等于89分)及90分以上(包括90分)这几个分段点为:59、69、79、89。如果 bins_array 中不包含任何数值,函数FREQUENCY返回 data_array 元素的数目。
由于函数FREQUENCY返回一个数组,所以必须以数组公式的形式输入。具体操作为:
1.先在数据清单的旁边输入要统计的分数分段点59、69、79、89,这些值应当按升序排列,且放在相邻单元格的连续区域内,如图1的E2:E5区域,即为参数bins_array。
2.选定输出结果的区域(F2:F6)中,这个区域应该比分段点所在区域多一个单元格。frequency函数计算频数
3.输入公式“=FREQUENCY(C2:C13,E2:E5)”(如果你习惯用“粘贴函数”,则按图2填入参数),即统计(C2:C13)中的数据在(E2:E5)各间隔中出现的次数。
4.按 Ctrl+Shift+Enter组合键输出数组,在区域F2:F6中得到每个分段点出现多少个数据,即每个分数段的人数。
看起来FREQUENCY函数似乎挺复杂的,它的操作也比较特殊,但只要多用几次就能掌握,而且一旦你用上它了,就会因它事半功倍而爱不释手。
方法二:使用数据分析工具
1.先在数据清单的旁边输入要统计的标志(“成绩”)及分数区间,同样,这些值应当按升序排列,如图1的E1:E5区域。
2.单击“工具”菜单,选择“数据分析”命令,在弹出的“数据分析”对话框中选“直方图”(如果你的“工具”菜单下没有“数据分析”命令,则要先在“工具”菜单下选定“加载宏”命令,在弹出的“加载宏”对话框中勾选“分析工具库”,如图3所示,确定后依照安装程序的指示操作即可)。
3.在弹出的“直方图”对话框中填入图4所示的各项参数,其中“输入区域”为待分析数据区域的单元格引用,即区域C1:C13;“接收区域”为E1:E5;勾选上“标志”(如果输入和接收区域没有标志项C1和E1,则不勾选此复选框);在“输出区域”文本框中填入输出区域左上角的第一单元格地址F1,确定后即可得到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的F1:G6区域。
如果我们在图4所示对话框下方勾选相应的选项,在生成输出表格时还能同时生成图表、累积百分比等。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对于要进行大量数据频度分布统计的操作者来说,以上两种方法尤其能表现它们的高效性。
几点说明
1.FREQUENCY函数返回的数组(F2:F6)中的元素个数比参数bins_array数组(E2:E5)中的元素个数多 1。返回的数组中所多出来的元素表示超出最高间隔的数值个数。
2.“直方图”分析工具可计算数据单元格区域和数据接收区间的单个和累积频度。此工具可用于统计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
3.两种方法输出的结果含义相同,即数组{1,1,5,2,3}为给定成绩数组C1:C13中,小于或等于“59”的分数(不及格的)有“1”人,大于“59”且小于等于“69”的有“1”人,大于“69”且小于等于“79”的有“5”人,大于“79”且小于等于“89”的有“2”人,最后是大于“89”的有“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