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概念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哈工大2000年试题)
【解答】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这些程序模块管理和控制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使用方便的工作环境,从而在用户及计算机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行性、共享性、不确定性。
●判断:操作系统程序都是在核心态下才能运行。(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试题)
【分析】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一部分必须在核心态下才能运行,如进程调度、目录服
务等。还有一些功能,如DOS下的外部命令,则可以由用户调用,运行在用户态下。
【解答】
错误。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清华大学1996年试题)
ACPU利用率低。 B.不能并发执行。
C.缺少交互性。   D.以上都不是。
【解答】
选择C
●填空:多道运行的特征之一是宏观上并行,它的含义是(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试题)
【分析】
多道运行的特征是多道性、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多道性是指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宏观上并行是指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即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微观上串行是指主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或分时地占有处理机交替执行。
【解答】
并发程序都已经开始执行,但都未结束。
●判断:在分时系统中,响应时间时间片×用户数,因此为改善响应时间,常用的原则是使时间片越小越好。(东南大学1996年试题)
【分析】
时间片越小,进程切换所用的开销就相对越大。因此时间片不是越小越好,一般使用户键入的常用命令能在一个时间片内处理完毕即可。
【解答】
错误。
●实时系统应具备的两个基本特性是( )和( )。(北京理工大学2000年试题)
【分析】
实时系统是顺应实时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所谓"实时"是表示"及时""即时",而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实时系统的应用领域决定了它的特性是:具有实时时钟管理功能;能进行过载保护;高可靠性。
【解答】
及时性高可靠性
●实时信息处理是实时应用的一种,例如( )和( )都是实时信息处理的例子。(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试题)
【解答】
飞机订票系统、图书资料查询系统
●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源,这些管理工作分为A管理、B管理、C管理、D管理、E和通信事务管理。(东南大学2000年试题)
【解答】
A.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 C.设备 D.文件 E.作业
【扩展】
选择:操作系统的( )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调度。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处理机这里要防止把处理机与系统结构中所说的处理机的组成混淆起来。选择D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运行,存储管理必须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 )和主存扩充。(华中科技大学1997年试题)
【分析】
在多道程序运行环境下,程序员无法预知存储管理模块将把他们的程序分配到主存的什么地方,而且程序员也希望摆脱存储地址、存储空间大小等细节问题。因此存储管理模块应该提供地址重定位能力。另外,由于主存中可同时存放多道程序,为了防止程序间相互干扰,存储管理模块必须提供存储保护手段。
【解答】
存储无关性、存储保护
●选择:衡量整个计算机性能指标的参数有:(北京理工大学1999年试题)
A.用户接口。  B.资源利用率。  C.作业步的多少。  D.吞吐量。 E.周转时间。
【分析】
操作系统的性能与计算机系统工作的优劣有着密切的联系。评价操作系统的性能指标一般有:
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吞吐率(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处理的信息量,以每小时或
每天所处理的各类作业的数量来度量;系统响应时间,是指用户从提交作业到得到计算结果这段时间,又称周转时间;系统资源利用率,指系统中各个部件、各种设备的使用程度。它用在给定时间内,某一设备实际使用时间所占的比例来度量;可移植性。
【解答】选择BDE
【扩展】
判断:资源的利用率高和系统的工作效率高是一回事()。(东南大学试题)
解答:系统的工作效率,也就是吞吐率。从上述分析可知,此题应判错误。
2逻辑结构
●判断:数据库管理程序需要调用操作系统程序,操作系统程序的实现也需要数据库系统的支持。()(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试题)
【分析】
从操作系统虚拟机的结构来看,最核心层是裸机,紧挨着的一层是操作系统,这一层把应用程序和裸机隔离开来,使得应用程序看起来似乎运行在一个虚拟机器上。题中说法没有正确反映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解答】
错误。
●简答:操作系统有哪几种结构设计方法?简述其中之一的特点。(武汉大学2000年试题)
【解答】
操作系统有无结构、层次结构和客户/服务器模型等3种结构设计方法。
现今大多数操作系统采用的是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结构设计方法的一种,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设计时,可以形成正确、结构清晰的软件系统,从而达到可靠、可适应、可移植的设计目标。在层次式结构下,操作系统的各模块应处于什么位置、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十分清晰。
●一个分层结构操作系统由裸机,用户,CPU调度和PV操作,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内存
管理,设备管理,命令管理等部分组成。试按层次结构的原则从内到外将各部分重新排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7年试题)
【解答】
按层次结构的原则从内到外依次为:裸机,CPU调度和PV操作,内存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命令管理,用户。
●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什么要区分管态与目态?操作系统为什么能为用户程序提供各种服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试题)
【解答】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为了能正确地进行管理和控制,其本身是不能被破坏的。因此,系统采用了区分处理机状态的办法,为操作系统程序建立一个保护环境。这样,用户程序只能在管态下运行,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只能访问自己的存储区,从而保护了操作系统程序的正常运行。
操作系统虚拟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协助解决问题的装置。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用户界面,其一是命令接口,包括键盘命令、作业控制语言、图形化用户界面等;其二是系统调用,又称程序接口。通过这两种界面,操作系统把它的全部操作命令的集合呈现给用户(或用户程序),从而实现了为用户服务。
●判断:用户程序通常可以直接访问系统缓冲区中的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试题)
【分析】
由前面叙述可知,用户程序工作在目态下,只能直接访问自己的存储区,访问系统缓冲区必须通过操作系统的服务。
【解答】
错误。
●选择:你认为下列哪几种指令应该在核心状态下执行。((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试题,10分)
1.屏蔽所有中断;2.读时钟周期;3.设置时钟日期;4.改变存储映像图;5.存取某地址单元的内容;6.停机。
【解答】
1程序员和编程员的区别246必须在核心状态下执行。
●简答:试说明中断在进程控制中的推动作用。(南开大学2000年试题)(8分)
【解答】
中断是实现操作系统功能的基础,是构成多道程序运行环境的根本措施,是进程控制中的推动力量。例如,外设完成中断或请求使用外设的访管中断的出现,将导致I/O管理进程投入运行;申请或释放主存而发出的访管中断,将导致在主存中创建一个进程而且开始运行;时钟中断或I/O完成中断,可导致处理机调度工作的执行;操作员从键盘发出终止执行的命令,可以终止当前进程的运行。所以,中断是进程运行的引导,是它们被激活的驱动源。
●选择:中断发生时,由硬件保护并更新程序指令计数器PC,而不是由软件完成,主要是为了( )(华中科技大学1998年试题)
A.提高处理速度。   B.使中断程序易于编制。 C.节省内存。 D.能进入中断处理程序并能正确返回。
【分析】
一次中断过程分为中断进入(由硬件负责)和中断处理过程(由软件负责)。在中断进入过程中,首先保存PCPS值,然后从中断向量地址中得到PCPS值放入寄存器。软件的中断处理过程是,先保存现场信息和参数传递,再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最后恢复和退出中断。简要地说,一次中断,两次保护现场。分步保护现场的原因是,进入软件的中断处理后,PCPS寄存器里被填上了新内容,因此,PCPS的保护只能由硬件完成。
【解答】
答案是D
【扩展】
中断响应的实质是什么?
从上述分析可知,中断响应的实质是交换指令执行地址和处理器状态信息。
●填空:中断优先级是由硬件规定的,若要调整中断的响应次序,可通过_______(北京大学1997年试题)
【分析】
中断优先级是由硬件规定的,其次序是不能由软件更改的。要调整中断的响应次序,只能通过中断屏蔽。
【解答】
中断屏蔽
3用户界面与OS实例
●在答卷上用连线把下面左右两列词连起来形成最恰当的5对。(东南大学2000年试题)
左列:          右列:
1Linux         (1)面向对象
  (2UNIX         (2)网络操作系统
  (3Windows NT      (3)微内核
  (4Mach 3.0       (4)自由软件
  (5OS/2         (5C语言
【分析】
UNIX的核心代码大部分是用C语言写的。Windows NT是当然的网络操作系统。LinuxUNIX的一种,具体讲Linux是一套兼容于System V以及BSD UNIX的操作系统,也是遵循POSIX规范的一个操作系统。Linux19914月由芬兰人Linus Benedict Torvalds在赫尔辛基大学独立开发,并由此开创了自由软件的先河。当UNIX日渐庞大复杂而难以掌握时,人们提出了Microkernel的概念,就是把Kernel去芜存菁,仅留下重要的部分,以此减低Kernel的复杂度。Mach就是在Carnegie-Mellon(卡耐基-梅隆CMU)大学诞生的一个Microkernel(微核心)操作系统(1980年)。Mach最普遍的版本是Mach 2.5。它是许多商业UNIXDEC OSF/1NextStep的基础。Mach 3.0才是真正纯粹的完全Microkernel化版本。
OS/2采用32位抢先多任务体系结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策略,在对等层环境既是一个客户机又是一个服务器。OS/2可以同时运行Windows 3.1DOSOS/2的应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