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5“整理和复习”,完成教科书P46“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有序整理和复习表内除法,发现除法算式的一些规律,加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有序地整理和复习,能熟练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二、合作交流,整理表内除法算式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5“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师:你看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题意。
【学情预设】要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进行排列,可以按得数相同的排列,还可以按除数相同的排列,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2)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81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
(4)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的排列规律及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出现两种整理方式:一种是按得数整理的,每一列的得数都相同,并且从左到右,商依次是1~9。另一种是按除数整理的,每一列的除数都是相同的,从左向右除数依次增大。对两种方法均予以表扬。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全面地去说说自己的排列规律及发现。
2.观察教科书中乐乐整理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每列的除数相同,也就是第一列是与1有关的乘法口诀写出的除法算式,第二列是与2有关的乘法口诀写出的除法算式,后面依次进行整理。

◎教学笔记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规律,在表中出下面这些算式。
54÷6  35÷5  48÷8  36÷6  63÷7  81÷9  40÷5  36÷4
学生尝试出算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说出出它们的理由。
二进制转换方法的口诀【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发现、掌握以及运用的能力。
3.根据发现的规律,完成教科书P45余下的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课件出示完整表格。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第1列是除数是1的除法算式,结果等于被除数。
第2列是除数是2的除法算式,结果从1到9,逐渐增大……
横排:每个算式的结果相同,除数按1到9排列;竖排:每个算式的结果按1到9排列,除数相同。
教师板书表格中横排、竖排的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按规律排列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升其复习能力。同时,允许多样的整理方法,感受复习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知识应用,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6“练习十”第1题。
限时独立完成,与同桌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科书P46“练习十”第2题。
说一说,要排列大小,先要做什么?
【学情预设】先要计算出结果。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商从大到小排列或者算式之间没有用符号连接。任何时候,读题审题,让学生表达自己所理解的题意都很重要。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
3.完成教科书P46“练习十”第4题。
师: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全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地去回答,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整理信息。
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根据除数是6,商是4,可以求出小明看错后的被除数是24。由于他将十位数字
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所以原被除数应是42;再用42除以6,所得的商是7,从而得到正确的商应该是7。
师:我们解决问题时,要先到突破口,一步一步去解决,不能被众多的信息扰乱思路。
请把各自的解题步骤补充完整。
4.完成教科书P46“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第三小问可以采取两人一组,以一人提问,一人解答的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题的综合性较高,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通过此环节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初步的了解。
四、课堂小结
师:本单元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说的?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横排:每个算式的结果相同,除数按1~9排列
竖排:每个算式的结果按1~9排列,除数相同
教学反思
复习时让学生整理所有的表内除法算式,让学生对表内除法算式有一个整体感知,较好地探究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一些简单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一般只能按一种方法进行推理,教师还需要多启发指导。后期的锻炼也应适当加大难度,对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锻炼,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
三、1.63元能买多少枝玫瑰?
2.路路只买一种花,正好用了56元。她可能买的
是什么花?买了多少枝?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
参考答案
三、1.63÷9=7(枝)
2.56÷7=8(枝)
口答:路路可能买的是百合,买了8枝。
3.答案不唯一,如:48元可以买多少枝康乃馨?
48÷6=8(枝)

《认识千以内的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000以内数的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教材安排两个例题来达成《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目标。例1的设计主要是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例2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常能听别人说起比100大的数,也从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听说过;更或许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起过,所以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他们的脑海里却还没有数感。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100以内的数数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有不错的数数能力,但“拐弯处”的数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部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交流、勤于思考的习惯;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读、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1、“拐弯处”的数法。 
2、1000以内数感的建立。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课件的动画演示:小方块一个一个地出现,10个变成一竖条;一竖条一竖条地出现,变成一板,是一百。这样,使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渗透数数方法。复习了小方块的数数方法之后,又复习了计数器的拨数,如何拨出40,再从40开始,10个10个地数到100,在拨到90时,提问,90添上10是多少。
出示生活中常常见到大于100的数,揭示本课的教学任务“认识千以内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例1:首先,介绍了整百数,小方块一板一板的出示,让学生体会到几个一百就是几百,反过来几百里就有几个一百。并能熟练说出几百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
接着,在认识整百数的基础上,教授几百几十的数,在认识的过程中归纳出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几百几十。这是我增加的一个环节,作为学习几百几十几的一个铺垫。
    再由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几百几十几的数,看着方块图说出数的组成,并且能够在计数器上拨出,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
”、“十”、“百”的理解。在数方块、拨计数器的操作活动中,了解千以内数的具体含义。
例2:随后,设计用多种形式数;整十整十地数、一个一个地数,使学生自主构 建起“满十进一”的知识体系,在数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三百九十添上10是多少,九百八十九添上1是多少。在数到999时,相机提问“999添上1是多少”从而认识一千,知道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从右数起,第四位是千位。再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体会到10个一百是一千,了解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我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而是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和体验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把数感的建立和估计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