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世界当代史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
  联合国: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1945年春英、美、中、苏等50个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等六个机构。联合国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联合国的建立是人类共同构建战后和平的重要成就,虽然它具有强权政治这一时代特征,在战后初期为某些大国所操纵,但它实现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再次实现了世界各国的联合的合作,成为战后世界代表最广泛、规模最庞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组织。
  纽伦堡审判: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后,如何惩治战败后的德国、根绝法西斯主义和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源,成为世界性的重要问题。1945年11月20日到1946年10月1日,国际军事法庭在德
国纽伦堡法院大厦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审判,这次审判不仅对20多名德国主要战犯作出了严厉裁决,所公布的罪行也使纳粹失去了公共基础,沉重的打击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纽伦堡审判时德国纳粹党彻底瓦解,从核心领导到基层骨干的罪行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也进一步推动了德国人民对战争的认识,使德国走出历史阴影,融入欧洲大家庭。
  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三个重要的国际关系。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公平的国际关系格局。主要内容是: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雅尔塔体系对战胜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维护并扩大了集体安全原则。联合国促进了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确立了法西斯国家非军事化,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进程,把和平共处原则纳入国际关系体系,其消极影响是大国强权政治、大国主宰世界。
  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4亿美元
的援助,这篇咨文及其解释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控制中间地带、称霸世界的战略原则,是美国
  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 冷战:冷战是指战后美苏及其各自的盟国之间采取除直接交战方式之外的全面对抗,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及宣传等各个领域。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直到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凯南的遏制理论为美国的冷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丘吉尔的铁幕讲话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笼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冷战的主要参加者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苏联和华沙组织成员国,冷战主要在美苏之间展开。欧洲是主要战场,并逐步扩展到整个世界,冷战严重影响了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美国民主党领袖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该计划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提出来的,故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提出该计划的目的在于用经济手段扶助西欧,使其迅速复苏和稳定,进而拉拢和控制西欧,共同与苏联对抗。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
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北大西洋组织: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卢、荷、英、加等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组织,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组织机构有北大西洋理事会、常设代表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欧洲最高司令部是北约的主要作战机构,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联合军事演习,北约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东欧七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合约生效,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标志,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他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给予帮助。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抗的军事集团。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在布拉格举行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体。 二、论述题。
  1.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
  (1) 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世界大战结束
  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和新秩序。
  (2) 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
  新的国际体系。
  (3) 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
  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是大国间军事、经济实力均势和相互妥协的产物。
  (4) 都随着各国力量消长的瓦解而破坏。 不同点:
  (1) 扮演的主角有变化。凡:英法在欧洲,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 雅:美
  苏在全球各地。
  (2) 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
  国家的暂时妥协。
  (3) 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
  而破产。而后者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4) 性质不同。前者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夺。后者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
  治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5) 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而后者是两种不
  同的社会制度的矛盾。
  (6) 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
  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第二章
  一、名词。
  麦卡锡主义:二战后的美国,战争阴影还没有消失,冷战的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美国一方面在国际上与苏联对抗,另一方面在国内清除所谓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打击进步势力,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掀起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排外运动,涉及到美国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各个层面,影响至今仍然可见,麦卡锡在参议院掀起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共产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将锋芒指向杜鲁门政府,从1953年
  起,麦卡锡将魔掌逐渐伸向外交领域,麦卡锡主义代表了整个美国社会保守及排外团体的广泛政治同盟,没有谁能逃脱他们的攻击,1954年12月1日在全国上下一片声讨声中,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了谴责,1957年麦卡锡死亡,风波平息,麦卡锡主义是战后全球出现冷战和美国国内政治黑暗的背景下出现的一股歇斯底里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思潮,是对美国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沉重打击。
  杜鲁门:杜鲁门是提出冷战主义,即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侵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的一位美国总统,着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将投放到广岛和长崎两个军事目标城市,之后日本很快投降,它见证了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对内实行“公平施政”。在外交事务上,他扮演着极具影响力的领袖角,提出“杜鲁门主义”,以国务卿冠名的马歇尔计划,大大刺激了蒙受战争之苦的西欧国家经济的复苏。杜鲁门于1972年逝世。 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征调防御力量,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1943年12月受命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挥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1944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50至1952年重新服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总司令,1953至1961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1969年去世,终年79岁。
  肯尼迪的“新边疆”:1960年7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洛杉矶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说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被历史学家用来称呼其国内施政纲领。所谓“新边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领域和新挑战,开拓新边疆是指美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较强大的经济实力去开拓新的领域、迎接新的挑战。为此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计划”,增加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还提出反经济衰退计划,增加福利和减税,把赤字财政作为维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963年还提出全国减税建议和要求、取消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民权法案。但肯尼迪的“新
边疆”并未达到预期目的,留下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的继续,但它远逊于罗斯福新政,这是因为在战后市场经济繁荣的条件下,垄断资本不愿对劳工作出较大幅度的让步。杜鲁门政治上的反共反民主政策和美称霸全球的战略也对“公平施政”产生消极影响。所谓的公平施政即每个美国人都会获得公平的一份,在垄断资本经济下的美国是不
  可能实现的。公平施政实质上是在美走上称霸世界遭堵和战后初期经济繁荣条件下,才征引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 “三环外交”政策: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二战后初期的英国在外交上的战略,其宗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关系,充当三者的连接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试图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希望法德和解,恢复欧洲均势,并利用原有的殖民体系,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力日趋衰落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的无奈选择,英国的政治家们在推行“三环外交”的过程中,英国外交战略不得不逐步收缩,从大国全球外交逐步朝重点面向欧洲转变,“三环外交”曾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的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外交政策。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其实质是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改善两个德国的关系,“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对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重要作用。 二、列举和简答。 1、公平施政内容:
  1)制定充分就业法2)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3)实行廉价民用住宅的建造计划4)扶持农业。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1)调整征收所得税的幅度。 2)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 3)改善和发展城市居民住宅、保护环境。 4)提出一系列反贫困计划。 5)保障黑人民权,缓和种族矛盾。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 2) 3) 4) 5)
  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政府充分发挥干预经济的作用;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实践; 推行高积累高投资政策; 高效率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