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朋什么是友啊?
“朋友”本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联合词组,就像现在的成语一样,只是随着时间逐渐推移,用的多了,日渐演化,最终成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单词而已。 先说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朋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贝五朋”类的句子,表明朋就是一种货币衡量单位。据考证,商殷时期,水陆交通不像后来那么发达,因此产于南方海洋中的贝在中原地区是人以为贵。如果谁得到王赏赐的贝,便认为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要铸造宝尊彝器作为纪念,由此可见贝朋的贵重。由于贝必须串在一起,贝美丽的花纹依次排列,就像鸟儿聚在一起的样子。因此,把朋作为货币单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可以看到“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而《周易》中把朋作为卦辞的句子不可胜数,臂如益卦里有“十朋之龟”,坤卦里有“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朋必有“利”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了的吧。 商周以后,朋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一些知识分子纷纷开班办校,授业解惑,一方面解决生计问题,另一方面让知识世代流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来上学的学生们之间如何称呼,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大家凑到一块儿学习读书的情形的。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聪慧的先祖,他们就假借古字朋鸟相聚的意思
来作为这种学生们之间的称呼,因此许慎说同学曰朋。孔夫子在《论语》中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见到同学从很远的地方来了,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惜我读书时,老师讲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是朋友从远方来了,非常高兴,并没有告诉我们朋是同学,其实孔夫子是因为看到的他的老同学来了,才高兴地发出“不亦乐乎”的感叹。
这种同学为朋的痕迹在随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随处可见,“朋党”放在现在说,就是同学会。试想,做官的人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成什么大气候的,因此,凡是在一个门派、一个学校,或一个老师教过的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组成一个小圈子,成为政治小集团,互相帮助,互利互惠。 再说友。友也是一个象形字,其外形是两个人站在“酉”上,酉有门的意思,表示两个人象兄弟一样,是一个家庭里面的人。《说文解字》说,同志为友。什么是同志,同志就是兄弟。在古代,部落间的人都有亲缘关系,这种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是牢不可破的,只有一个部落,一个家族之间的成员才能互相信任,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因此,只有兄弟才能成为友。友经过演化,外延开始扩大,志同道合的人也可以成为友了。最早在《诗经.关雎》里,出现了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句子。《关雎》是一首情诗,这句话的意思是,美丽的姑娘啊,多么希望和你过着和谐美满的日子啊。夫妻在一起,必然志向相同,否
则,是谈不上情投意合,过一辈子的。 春秋时候,古人对友是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的。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辟,友柔,友佞,损矣。这是说,有益的友有三种,有害的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友,诚信的友,知识广博的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孟子.万章》也写道: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这局话是说,不倚仗年纪大,不仗恃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交友时,是因为友的品德好才去交他,心中不要存在任何倚仗的观念。就在这时,朋友还没有成为一个词组,说明当时朋和友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这种区别就是,朋是同学,友是同志。但在春秋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朋友一词最早应该是在《诗经.大雅》里面出现,在这首诗歌里面分别出现了“惠于朋友,庶民小子”、“朋友已谮,不胥以谷”和“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等句子,这里的朋友表示官员同僚的意思。但到了稍晚的《论语》里面,则出现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说明这两个单字已经成为了一个词组,其意义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朋友,意思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由于朋、友两个字最初意义的不同,造成今天朋友的意思也有多种。夫妻、兄弟、同学、同事、同僚、熟人皆可为朋友。有志气相投的朋友,有利益相交的朋友、有有点交情的朋友等等。所以,朋友之间无私相助,苦言劝善、攀援依附、尔虞
我诈都不足为怪,因为这就是历史的因缘和果实,是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 这个还能说出什么是朋什么是友啊?
朋的组词
高朋满座 :高朋满座打一字:鸡
gāopéng-mǎnzuò [with a party of distinguished friends] 座上宾朋,显贵高位者甚多。形容交际广泛,宾客盈门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唐·王勃滕王阁序
朋比为奸 :
朋比为奸,物以类聚。打一生肖。
发音 péng bǐ wéi jiān
释义 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 《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示例 平时与古老三~,也非一次。(清·姬文《市声》第二十三回)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多个坏人勾结起来做坏事。主体既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比”狼狈为奸“的使用范围更大。例如,同治帝的一份诏书中给想要革除的十大臣到的罪名就是“朋比为奸,谋为不轨”,也是用来形容多人。所显然,用来形容一个由七个犯罪分子组成的犯罪团伙,使用“朋比为奸”是比较合适的。总之,我们只要能够了解“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在对象数量上的差异,就不会在使用中混淆了这两个成语
猪朋狗友 :
猪朋狗友打一生肖:羊
猪朋狗友成语接龙:
  友风子雨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词目
猪朋狗友
发音
zhū péng gǒu yǒu
释义
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出处
欧阳山《苦斗》四十四:“担心的是咱爷儿俩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份家业,将来不够他跟那些猪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纹银子!”
硕大无朋 :硕大无朋
shuò dà wú péng
大得独一无二 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
[释义]  硕:大;朋:比。原指相貌健美;为人公平不偏。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无与伦比。
[语出]  《诗经·唐风·椒聊》:“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正音]  硕;不能读作“shí”。
[辨形]  朋;不能写作“棚”。
[近义]   庞然大物
[反义]   小巧玲珑
view是什么意思啊
[用法]  用于物与物的比较方面。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我亲自去观看了最近捕获的那只海龟;果然~;据说足足有五百斤!
[英译]  big in stature and eminent in virtue without comparison
呼朋引类:hū péng yǐn lèi
呼朋引类,财能相认。(猜一生肖):龙
[释义]  朋:朋友;引:带领;呼:呼唤;类:同类。指叫唤;招引同类的人。多形容坏人互相勾结。
[语出]  宋·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同类呼朋;摇头鼓翼。”
[辨形]  引;不能写作“应”。
[近义]   同类呼朋 相互勾结
[用法]  招引志趣相投的人。多形容坏人互相勾结。一般作谓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①这家伙真是一不做;二不休;~;又去约了三四个帮手;看样子还有一场风波。
②他又~;叫来了一帮打手。
[英译]  summon friends and lead fellow
酒肉朋友 :意思是并非真心朋友,只是那一种贪图利益的虚假朋友
拼音:
jiǔ ròu péng yǒu
简拼:
jrpy
同义词:
狐朋狗友
反义词:
患难之交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出处: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
例子:
今虽势力滂沛,大抵是~耳。(章炳麟《致伯中书一》)
谜语:
胃部  饺
吾本性喜于豪放,不羁于世俗的低眉谄笑,所幸年少从军,与酒为乐也已数载,虽酒量有限,却也在推杯换盏之间换来了今生无数的酒肉性情之友。
常感叹酒乃妙物也。自古以来,此等杯中之物,不知又成全了多少英雄豪杰的一世美名。“举杯邀明月”,视天地为“酒肉朋友”的李白是“谪仙”也。千金散尽沽濯美酒,无非是要与尔同消万古的愁情,也只有这样的豪情才会有杯酒诗百篇的痛快淋漓,才会有仗剑走天涯、孤旅长行的大气豪迈!“诗圣”杜甫亦为酒圣,“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临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如此不扫花径,不修蓬门,也要旧醅待客尽余杯的那份淳朴真诚足已让酒肉朋友舍命相陪。士为知己者死,酒为知己者饮。朋友之间,一杯浊酒尽是坦诚,千樽佳酿为的都是情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