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后又成功地将一个元素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______。
  A) 50
  B) 1
  C) 26
  D) 2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循环队列。
循环队列是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供队列循环使用。
在队列中,队尾指针rear与队头指针front共同反映了队列中元素动态变化的情况。在循环队列
中,用队尾指针rear指向队列中的队尾元素,用队头指针front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因此从队头指针front指向的后一个位置直到队尾指针rear指向的位置之间所有的元素均为队列中的元素。
由循环队列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当循环队列满或空时有front=rear,题目中又成功将一下元素入队,所以只有可能是队列为空,此时队列有一个元素。
所以本题答案为B。
2. 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______。
  A) 数据定义语言
  B) 数据管理语言
  C) 数据操纵语言
  D) 数据控制语言
参考答案:C
解析:数据定义语言(DDL):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数据操纵语言(DML):该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包括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
数据控制语言(DCL):该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功能。
故本题答案为C。
3. 逻辑模型是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下面属于逻辑模型的是______。
  A) 关系模型
  B) 谓词模型
  C) 物理模型
  D) 实体-联系模型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数据类型。
逻辑模型也称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分为3种: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所以本题答案为A。
4. 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
则由关系R和S得到关系T的操作是______。
  A) 投影
  B) 差
  C) 交
  D) 选择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关系代数。
选择是单目运算,其运算对象是一个表。该运算按给定的条件,从表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行形成一个新表作为运算结果。投影也是单目运算,该运算从表中选出指定的属性值组成一个新表。
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价连接,它将表中的相同名称的列自动进行记录匹配。自然连接不必指定任何同等连接条件。
交运算:设有两个相同结构的关系R和S,R交S的结果是由属于R同时也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即"交"运算的结果是从R和S中取出相同的元组。
差运算:设有两个相同结构的关系R和S,R差S的结果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即"差"运算的结果是从R中去掉S中也有的元组。
所以本题答案为B。
5. 某二叉树中有15个度为1的结点,16个度为2的结点,则该二叉树中总的结点数为______。
  A) 32
  B) 46
  C) 48
  D) 49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叉树。
m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总结点个数就是度为0的加上度为1的再加上度为2的结点,即总结点个数17+15+16=48。
所以本题答案为C。
6. 与确认测试阶段有关的文档是______。
  A) 详细设计说明书
  B) 概要设计说明书
  C) 需求规格说明书
  D) 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的策略--确认测试。
确认测试的任务是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满足了需求规格说明中确定的各种需求,以及软件配置是否完全、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7. 顺序程序不具有______。
  A) 并发性
  B) 顺序性
  C) 封闭性
  D) 可再现性
参考答案:A
解析:许多问题的处理过程有着特定的顺序,用以处理这些问题的相应程序,其执行也必然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程序中与各个操作相对应的程序段的执行一定是顺序的。这样的程序称为顺序程序。
顺序程序所具有的顺序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的特点,使得程序设计者能够控制程序的过程(包括执行顺序、执行时间),对程序执行的中间结果和状态可以预先估计。
8. 概念模型是______。
  A) 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与具体的DBMS无关
  B) 用于现实世界的建模,与具体的DBMS有关
  C) 用于现实世界的建模,与具体的DBMS无关
  D) 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与具体的DBMS有关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是概念模型。
把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并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不是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的模型,称为概念模型。所以C选项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C。
9. 设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中序序列为BDFECA,则该二叉树的深度为(根结点为第1层)______。
  A) 6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的考查知识点是二叉树的深度。
二叉树前序遍历顺序是DLR,即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遍历子树的时候也按照DLR的顺序递归遍历。中序遍历顺序是LDR,即左-根-右,后续遍历顺序是LRD,即左-右-根。
由题意前序序列为ABCDEF,中序序列为BDFECA,得知A为根结点,B为A的左子树,C为B的右子树,D为C的左子树,E为D的右子树,F为E的左子树,所以深度为6。
所以本题答案是A。
10. 在数据库系统中,考虑数据库实现的数据模型是______。
  A) 概念数据模型
  B) 逻辑数据模型
  C) 物理数据模型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的考查知识点是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逻辑数据模型又称数据模型,它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模型,该模型着重于在数据库系统一级的实现。
所以本题答案为B。
11. 设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DGHEBIJFCA,中序序列为DBGEHACIFJ。则前序序列为_____
_。
  A) GHIJDEFBCA
  B) JIHGFEDCBA
  C) ABDEGHCFIJ
  D) ABCDEFGHIJ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查知识点是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前序遍历顺序是DLR,即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遍历子树的时候也按照DLR的顺序递归遍历。中序遍历顺序是LDR,即左-根-右,而后序遍历是左-右-根。由题面后序序列为DGHEBIJFCA,中序序列为DBGEHACIFJ,可知A是根结点,DGHEB是左子树的结点,CIFJ是右子树的结点。
所以本题答案是C。
12.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的是______。
  A) 数据结构
  B) 数据操作
  C) 数据查询
  D) 数据约束
参考答案:C
解析: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3个部分,它们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其中,数据模型中的数据结构主要描述数据的类型、内容、性质,以及数据库的联系等;数据操作主要是描述在相应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类型与操作方式。
本题答案为C。
13. 定义学生关系模式如下:
Student(S#,Sn,Ssex,class,monitorS#)(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学生名、性别、班级和班长学号),则该关系中对主属性(S#)存在传递依赖的非主属性是______。
  A) monitorS#
  B) class
  C) Sn
  D) Ssex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如果某一属性依赖于其他非主键属性,而其他非主键属性又依赖于主键,那么这个属性就是间接依赖于主键,这被称作传递依赖于主属性。
故本题答案为A。
14.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E-R图中的属性可以表示为______。
  A) 属性
  B) 键
  C) 关系
  D) 域
参考答案:A
解析: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和联系都可以表示成关系,E-R图中属性也可以转换成关系的属性。实体集也可以转换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