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自然极简主义美学的起源
一、引论
“极简主义”(Minimalism)一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取自当时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Minimal Art”,最初起于对当时抽象表现主义的抵制、旨在消除作品对观者的压迫力,追求形式上的简单极致、思想上的优雅。minimal
不过日本极简的审美意识早在室町时期就已形成,比欧洲早了几个世纪。日本随后在厌腻地接受着外来影响的同时,又以简约、留白等特征地道地维系了高度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传承,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从确立以来便一直延续至今。
本文将以日本的自然极简美学为切入口,试图剖析其隐含在背后的审美意识渊源与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意义。
二、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可谓是日本思想的起源,但凡谈日本思想必须从由认识日本的自然崇拜开始。日本的自然装饰动机与欧美不同,从绳纹时代以来日本就有以自然万物为崇拜对象的原始宗教,属于多神灵信仰,祭祀膜拜的对象包括自然中的各类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明治期间政府为向国民灌输天皇至上论而将神社道教
尊为国教,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才政教分离,神道教最终仅作为人们对世间万物的美好憧憬而存在,这种自然崇拜的思想自然也直接映射在日本审美意识中,如日本设计常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并以自然的材料为设计语言营造独特的自然意境。
当今全球经济飞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受到持续破坏,自然资源愈加珍贵,倡导素朴的极简美学对当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极简的文化起源
日本在室町中期诞生了简约的审美意识。当时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是一位对美非常敏锐的人,应仁之乱之后京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京都代表着世代高超技艺的神殿与庙宇都消失了,足利义政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于是退隐到了京都东部边界的低山地带。留存至今的慈照寺便是足利义政建在东山的别墅,他在那里与清风作伴、闲云野鹤,沉浸在书法、绘画与茶道中,他就是后来的“东山”文化的代表人物,东山文化的美学强调的就是“简约”、“空”,厌战使足利义政以新的目光看待世界,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人便开始自发地从简洁中寻求美,与异域文化分道扬镳。
四、极简的空间起源
日本极简空间的起源与日本茶道渊源至深。千利休在珠光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茶室规则,他认为简约与平静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得以透过自已的感官去想象各种事物,茶室是一个包容彼此的空间,它能启发人的思考。银阁寺里的“东求堂”成为如今日式房间的基本格局,其中隔窗、书桌、架子、庭院、走廊简约而纯粹。
千利休的茶室更小,其中茶罐、茶杯以及其它布置都相当简约,外在的简约充满了强大的能量,主人带着热诚的心遵从着简约雅致的奉茶仪式。他认为在简约的空间里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解放,如飘荡着樱花花瓣的一杯茶水能够勾忆起人们坐在樱花树下的情景,日本人称这种对布置的隐含意义加以解释、拓展的行为称为“目立”。
与欧美歌剧透过强化物质美刺激感官的方式不同,日本的极简空间是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刺激人的行为、引发人们的想象,极简的空间使人的感官因受不到外来的变化影响而变得极其敏锐。
五、结语
“极简”在当代是一种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它让我们认识到了物的必要性,简约的理念同时意味着极端的可控性、可用性、包容性、自律性,它的意义与价值远胜过拥有物本身,它的内涵包括如何使用最小限的物去生活、领悟,即按照实物的原本状态去看待事物,并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极简的行为并不是极端的削减,而是在必要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