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4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探究
王丹丹
摘  要:《断桥遗梦》是赵季平作曲、韩静霆作词在近年中国民族声乐曲目范畴极为亮眼的杰出作品,该
曲情感意境及演绎方式精彩纷呈,能体现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较高水准。为深入挖掘《断桥遗梦》内涵,主要针对《断桥遗梦》创作背景及艺术特征、演唱进行分析,为该作品得到深入诠释并对今后表演者精准把握作品人物及演唱风格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作品;《断桥遗梦》;艺术特征;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丹丹(1982-),女,运城市农业机电工程学校讲师。
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讲究声情并茂、神形兼备、字正腔圆、唱表融合,在充分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其结构
、旋律、唱词内涵等方面前提下在感染自己基础上感染观众。《断桥遗梦》戏剧冲突较强,情感把握有一定难度,音域跨度较大,演唱者需深入解析作品艺术特征,从音调、发声、语言、节奏、声区转换、演唱气息等方面出发传达情感,增强演唱感染力。《断桥遗梦》唱词不多,情感与唱词的交融成为该作品走进观众心中的重要桥梁。基于此,为攻克《断桥遗梦》表演难关,探析《断桥遗梦》艺术特征及演唱显得尤为重要。一、声乐作品《断桥遗梦》概述《断桥遗梦》韩静霆为作词者,被人们称为“文坛奇才”,他所创作的歌词源于生活、质朴简约、贴近大众,充满激情,风格大气,歌颂新气象、新生命。赵季平是曲作者创作大量艺术歌曲、舞剧、影视剧音乐。《断桥遗梦》创作基础是传说《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警世通言》(明朝,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写道在南宋绍兴年间千年蛇妖白素贞、侍女小青与许宣在杭州西湖相遇,一见钟情并结为夫妻,婚后二人虽然生活幸福,但蛇妖屡现怪样,金山寺法海教许宣用钵盂罩住白素贞,小青、白素贞在钵盂作用下现出原形,原是千年成道青鱼与白蛇,法海后将二人镇在雷峰塔下。在此传说版本基础上后人又加设情节、删减内容,使之故事性更强,在清代盛行,是中国民间传说创作典范。白素贞本为千年蛇妖为报答许仙救命之恩幻化人形,偶遇蛇精小青,二人结伴同行。二人设计与许仙相识并嫁给他。金山寺法海对许仙说家有妖妻,许仙将信将疑在端午节让妻子喝下雄黄酒,妻子现出原形,许仙因此被吓死,为救许仙白素贞盗取天庭灵芝仙草。后知法海将许仙软禁在金山寺中,与小青施法水漫金山寺,殃及无辜生灵,触犯天条。在生子后白素贞法力大减并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白素贞之子考中状元,到塔前救出母亲全家团聚。
《断桥遗梦》唱词中的钱塘江、纸伞、断桥、西湖等内容与《白蛇传》诸多场景吻合,并未提及许仙与白素贞纠葛的爱情,以《白蛇传》为底,谱写如泣如诉的爱情。在歌曲创作中曲作者妻子身患绝症过世不久,失去妻子
的痛苦渗入乐曲中,这份伤痛与许仙、白娘子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带着对妻子的怀念曲作者完成了《断桥遗梦》的创作。全曲江南风格为主,大气中透着柔婉,柔情与豪迈兼具,富含诗意,调式优美,自成篇章,令人回味。二、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艺术特征(一)歌词
《断桥遗梦》词作者重视刻画人物细腻情感及变化状态,强调旋律与唱词的和谐性。歌词中涉及纸伞、断桥、西湖等与传说《白蛇传》相关特定事物,引发观众无限联想,将耳熟能详的故事与乐曲联系到一起,在此基础上词作者可省去大量剧情铺陈笔墨,将重点放在情感渲染上,打造白娘子内心痛苦挣扎场景。在第一段唱词中白素贞回忆西湖桥从中折断纸伞定情的情节,虽未直接讲明《白蛇传》故事,但观众不难联想,脑海中自然出现许仙与白娘子西湖借伞相遇画面,与本曲创作契机相符。歌词中的“忽啦啦啦”为拟声字,凸显断桥场景,与人们日常用语习惯相符,第二段唱词为第一段唱词内
106
音乐表演
song容的递进,连续使用四个“不”字表现白娘子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第一段唱词“爱你、想你、你”可体现白素贞对许仙的痴情,第二段唱词“恨你、怨你、怪你”可展现出白娘子对许仙的痛心之情,歌词层层递进,可谓爱恨交织,感情矛盾至极。在歌词中用到顶针格式,用以体现文字之美,四个“断”与“不断”表现出白素贞痴心不改心理状态,在“桥段水不断……情断梦不断”后,“地老天荒,我的爱心不变”重复三次,体现出白娘子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在《断桥遗梦》中并未涉及人物形象及对话的描写,却依旧可以在观众脑中刻画重情重义、有血有肉、为爱痴狂鲜活的白素贞形象。《断桥遗梦》歌词较少,字斟句酌,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善用联想。(二)音乐曲作者从白娘子人物性格及情感经历角度切入予以创作,精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动态,在《断桥遗梦》中白娘子呐喊、哀怨、愤恨,情感跌宕起伏,情绪富有变化性,虽然情感最终并未偏离“痴情”轨道,但人物内心情绪的挣扎让白素贞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音乐旋律同人物情绪的变化协调统一,有效渲染音乐艺术表演气氛。在对《断桥遗梦》曲式结构分析过程中多数人围绕参赛版本予以剖析,针对胡廷江配伴奏一版的曲式分析研究成果较少,分析该版本曲式结构有益于赋予表演深度。歌唱部分能分为A、B、C3大乐段,引子旋律大气连贯,6小节处带自由延长记号休止符,旨在体现白素贞幽怨的思考与痛苦的回忆,为首段第一小节抒发情绪做好铺垫。三个乐段均为演唱部分,描述白素贞爱情过往,体现出白素贞在被许仙抛弃后的悲愤情绪。白素贞看到西湖的桥往日回忆顺着潮水涌上心头,痛苦的情感不由喷薄而出,首句利用戏曲“敞
板”,情感爆发,用全曲最高音烘托情绪,在高音区音乐具有延展性,表演者可以自由发挥,添加装饰音,刻画西湖断桥山崩地裂场景。首段唱词“爱你、想你、你”及第二段唱词“怨你、恨你、怪你”旋律处理具有变化性,音符时值持续延长、层层递进,体现白素贞爱恨之深、情绪复杂、内心矛盾心理状态。本曲间奏深情顺畅,首段与第二段衔接自然,借景抒情,第二段表现出白娘子至死不渝的爱情观,歌词“断”与“不断”将乐曲情感推至高潮,音阶大跳体现白娘子逐层递进复杂情感。“情断”、“梦不断”之间使用十六分休止符,和弦分解式级进旋律恰当,间接抒发白娘子挣扎、悲愤、痛苦、失望等多元情绪,同时体现出白素贞对许仙的痴情不改,旋律与唱词吻合。C 段即第三段有两句歌词并重复三次,属于全曲高潮及结束部分。进入高潮部分音乐旋律有所转变,用激昂、高亢、力量取代黯然神伤、幽怨悲愤、痛苦埋怨旋律,同时旋律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力度记号用“f”取代“mp”,歌词重复,体现白素贞坚定立场,在三次唱词重复过程中力度转为“pp”,歌唱完毕后剩余3小节伴奏,全曲在“ppp”极弱音效中完结,展现白素贞无奈及失望心理状态。《断桥遗梦》全曲旋律与唱词吻合,可体现人物复杂心理状态,贴合人物形象,观众在欣赏时能联想到传说《白蛇传》,带入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仿若置身于
梦境,在梦里白素贞立于西湖断桥,透过朦胧烟雨,向世人讲述她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在这段感情中她怨过、恨过、通过,可还是会始终守候这份感情。一曲听罢,观众已然无法分清那究竟是梦还是现实,亦不必深究,那份情真意切的感受已经留在观众心头。三、声乐作品《断桥遗梦》演唱分析音乐
属于表现艺术,通过表现精准理解、表达作品感情,用歌声作为艺术语言,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其中,“表现能力”是表演者用音乐作品反应人物神态、内心情绪、思想感情、生活体验的演唱能力,要求具备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演唱能力等综合素养。《断桥遗梦》有一定演唱难度,需演唱者灵活驾驭演唱技巧,将中国戏曲风格与中国民族音乐有机结合到一起,同时关注演
唱细节问题,旨在完美诠释音乐作品。(一)分析作品,体悟情感音乐作品若想动人需先感动演唱者本人,《断桥遗梦》戏剧冲突性较强,全曲音域跨度大,很难把握情感,需演唱者深入解析音乐作品,仔细推敲,理解旋律、伴奏、唱词之间的关联,揣摩创作者想法,理顺演唱脉络。《断桥遗梦》以传说《白蛇传》为底,演唱者可在该传说中汲取音乐演唱养分,从白娘子角度切入加强联想,在此前提下融入音乐情境,想象自己是白娘子,唱出歌曲内涵,传达乐曲深意。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越深入,情
感就越浓烈,便于带动观众情绪,使白娘子形象更为生动。(一)驾驭技巧,诠释作品演唱要具有艺术性,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技巧与情感需适当融合,通过技术性处理使声乐作品之美更加淋漓尽致,否则音乐仿若一杯白水过于平淡。歌唱技巧囊括发声、音调、语言、气息、节奏、音准、起音等多
10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4种元素,要求器官无缝衔接,音乐传达渠道顺畅,增强演唱感染力。演唱技巧需表演者多加练习,到适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及表现形式,在众多演唱技巧中加以整合,优化配置表演元素,只有技巧“指标”到位,才能助力表演者阐述情感。以呼吸为例,唱法动力源于深呼吸,呼吸是支持唱法训练与演唱的必要条件。《断桥遗梦》全曲情绪高昂,整体起伏较大,突出喧叙性,气息变化复杂,演唱者要根据乐曲情感及情绪渲染好气口,保障气息与气口划分协调统一,根据演唱需求自由组合“换气”、“连气”、“偷气”、“沉气”等呼吸方式,确保气息绵长、稳定、充足,达到声情并茂表演目的。作品A 段切忌频繁换气,气息需下沉、吸满,首句要突出呐喊之感,高音演唱要坚决。“桥”、“湖”等字要借助两肋扩张之力,演唱力度与气息量要大,将情感爆发出来,旨在带动观众情绪。带有语气发声的气息要连贯,确保声区统一、声音流畅,避免声音撑、卡、挤,高音后声带变得紧张,要寻“放松”之感,通过“叹”着唱渲染情绪。在唱“在钱塘江……天水间”时,有3个八分休止符,若频繁换气影响乐句连贯性,削弱艺术表现力,若不换气很难唱完乐句,为此需将“换气”与“偷气”整合起来,通过快速呼吸及浅吸保障气息充足。在演唱时气息需在用尽后浅吸,保障气息下沉且充足。咬字在音乐作品演唱中较为重要,若吐字不清不仅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还会破坏歌曲意境,为此演唱者需在吐字发音上下足功夫,保障乐曲整体优美。歌唱要字正腔圆,《断桥遗梦》歌词不多,清晰的表述唱词极为必要,将歌词与生活语言区别开来,能做到用旋律说话,将旋律视为说话载体,在字正腔圆同时增加咬字难度,
确保字音清晰、发音准确、声音纯净,将唱词视为演唱者思想感情抒发路径,为增强音乐张力奠定基础。《断桥遗梦》开头“忽啦啦啦”为拟声字咬字处理需坚决,在唱“桥”、“湖”等字时要用喷口,“天水间”的“间”字是牙音,演唱需上下牙舌尖顶住,准发力点,“百年”中的“年”为舌音,注意上牙床与舌尖合力发音,“不变”二字为唇音,需留意声母“b”的处理。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倒字”,如“桥”唱成“qiao”一声,“爱”唱成“ai”三声。《断桥遗梦》演唱千回百转,戏剧性较强,高亢、低回、婉转、大气兼顾,演唱心理并非一成不变,除咬字与气息外还需通过发声、力度、速度等演唱元素的变化加强“弹性处理”,辅助使用面部表情、音变化、肢体动作使表演效果更优。以“桥”字为例,旋律走向为“A--#F--E”,装饰音为下滑性润腔,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辅助,确保语调、体态、情感变化全方位糅合,使演唱更具系统性,同时演唱元素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有效再现演
唱者内心世界。(二)投入情感,驾驭节奏词曲作者将心思、文思、乐思体现在最终的音乐艺术作品中,缺乏艺术修养及乐曲研究经验的普通观众很难透过巧思体悟作品思想感情,需借助表演者予以理解,拉近艺术作品与观众距离,为此表演者需投入情感,感受作品节奏变化,在乐曲流转中输出感情,实现声情并茂表演目标。《断桥遗梦》曲情、词情是情感表达载体,
演唱前需仔细分析本作品情感基调,根据歌曲意境酝酿感情,保障歌曲优美流畅、大气宏伟。以“忽啦啦啦……丢向谁边”为例,此句交代全曲发生地点、人物及背景,演唱者需赋予角特点及鲜活形象,在前奏初始引入想象,化身白素贞回忆那段刻苦铭心的感情,将开头坚定之感诠释出来,吸引观众注
意力,该句先用四个拟声字渲染桥断场景,“西湖的桥”四字演唱不应刻意向外喊,“湖”标有自由延长记号,演唱者可自由发挥,“桥”底气要足,注意“#F”音准,高音位置情绪爆发,同时体现白娘子痛苦万分、肝肠寸断之情。“从中折断”有
十六分休止符,演唱需连贯,声断气不断,突出白娘子内心情感。结  语综上所述,《断桥遗梦》以传说《白娘子》为基础创作而来,全曲表现力强,乐曲、唱词和谐统一,乐曲织体丰富,唱词言简意赅,在演唱处理时表演者需要深入剖析作品思想感情,感受创作者巧思,掌握演唱技巧,把握好演唱细节,保障呼吸、咬字与节奏、旋律互为依托,
情感与技巧有机结合,实现声情并茂艺术表演目标。■
参考文献[1] 李冰.同曲异唱引发的思考——《断桥遗梦》演唱风格的不同之处[J].音乐创作,2013,(09):133-135.[2] 刘春英.声乐表演心理浅析——以歌曲《断桥遗梦》演唱为例[J].黄河之声,2012,(11):99-100.
[3] 张曼.情至咏叹 境致宣叙——民族声乐作品《断桥遗梦》的情境与演唱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04):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