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综述
摘要  本文对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标准及其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互联互通性    HL7 V3  CDA  IHE XDS
1.背景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是作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关键时期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该问题的提出,是以新的健康观为核心的医学模式转变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共享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需求包括居民个人健康管理、跨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体健康监测、卫生管理决策等;另一方面,从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和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两个阶段,但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标准不统一,造成“烟囱”林立,信息不能共享;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共用的新阶段,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因此,研究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相关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
心目标是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共用,基础和手段是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1]
2.互联互通性概念
文献1给出的互联互通性定义如下:互联互通性是指一个系统或应用软件能够正确使用其他系统或应用软件产生的数据的能力。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一般将互联互通性分为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和语义互联互通性。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设定功能和定义报文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语义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共享的信息能够按原有定义被理解的能力。语义互联互通性是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涉及数据的整合、概念、术语、域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信息(数据)框架的一致性问题,确定信息的结构和内容。从上述定义可知,互联互通性包括两层含义,即功能互联和语义互通。
3.互联互通性标准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也是世界范围卫生信息共享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在世界
广泛应用的互联互通性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信息模型标准、信息语义标准和集成规范等3大类。
3.1 信息模型标准
信息模型标准侧重于医疗卫生信息模型的构建。当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模型标准是健康第7层协议(Health Level 7, HL7,包括HL7 V3和HL7 CDA R2等。HL7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ANSI)授权的从事医疗服务信息传输协议及标准研究和开发的机构。目前,HL7 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组织,成员几乎包括了美国所有的主要医疗信息设备提供商。HL7 现有会员2 200多名,代表着世界上主要国家和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HL7 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芬兰、德国、日本、荷兰、新西兰、英国、印度、阿根廷、南非、瑞典、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国于2000 年初建立了HL7 中国协作中心。[2,3]
3.1.1 HL7 V3
HL7 V3是HL7组织开发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标准第3版。HL7 V3遵循统一的参
考信息模型(Reference Information Model,RIM),采用面向对象和自顶向下继承、精简、限定和精细化的开发方法,使得HL7 V3 相比以前的版本模型定义更加严谨,开发流程更为规范,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3]。HL7 V3信息模型分为3个层次,包括通用的参考信息模型RIM、领域信息模型(Domain Message Information Model,D‐MIM)和具体的精细化信息模型R‐MIM (Refined Message Information Model),这些模型互相关联一致,且具有相同的符号和基本结构,包含了HL7 V3消息定义;HL7 V3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作为消息的表达方式, 通过加入数据和编码的方式形成HL7的消息,这些消息具有标准化的结构,包含了数据和语义信息,从而为实现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性奠定了基础。HL7 V3开发了一整套工具和方法用于实现HL7 V3信息模型与XML格式限定 Schema之间的映射和相互转换,如RoseTree、V3 Generator等。基于HL7 V3的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则是HL7消息的构建和解析,可采用Web Service等技术实现 [4,5]
3.1.2 HL7 CDA R2
HL7 CDA是HL7组织定义的临床文档构架(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 CDA,目前最
新版本为第2版。HL7 CDA的主要目的是为临床信息的交换提供一个统一的基于XML的文档架构。HL7 CDA也是HL7 V3的一个通用域,遵循统一的RIM模型,其表现形式则是XML文档。一个CDA文档由Clinical Document元素封装,包含文档头(Header)和文档体(Body)两部分。文档头的内容在元素Clinical Document与structure Body之间,主要包括文档的标识性信息;文档体包含临床文档报告的主要内容,可由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内容组成。结构化内容包含在元素structure Body之间,可由一个或多个section组成,section部分可以嵌套。每个section包含一个text和多个entry。其中text部分是CDA文档中的人读部分,entry则是机读部分,其词汇集可以包含医学术语等语义标准,从而实现语义上的良好的互通性。[6,7]
3.2 信息语义标准
信息语义标准是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标准。这些标准被HL7 V3、HL7 CDA R2等信息模型标准所引用,以实现计算机语义识别。主要包括SNOMED CT、LOINC、ICD 10等。
3.2.1 SNOMED CT
SNOMED CT的全称是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是一部经过系统组织编排的,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医学术语集,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的语义标准,3.6版的SNOMED涵盖了大部分临床信息,共有术语36万余条,如疾病、症状、操作、微生物、药物等[8]
3.2.2 LOINC
LOINC的全称是观测指标标识符逻辑命名与编码系统(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 Names and Codes),提供了一套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名称和标识码,主要用于实验室检验项目和临床观测指标的命名编码[9]
xml技术的主要应用3.2.3 ICD-10
ICD即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进行分类,并用编码来表示的系统。目前最新版是第10次修订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仍保留了ICD的简称,并被统称为ICD-10。我国已于2002年开始推广使用ICD-10[10]
3.3  集成规范
集成规范是一种综合性的互联互通规范,它并不定义新的标准,而是综合集成现有互联互通性标准,形成完善的、通用的解决方案。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集成性规范是医疗企业集成 (Integrating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系列集成规范。它通过制定技术框架文件来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把医疗业务流程的信息共享与互操作问题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分别提供解决方案,每一个IHE领域都有一套技术框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从最初的放射学领域发展到包括IT基础架构、心脏病学、实验室等10个领域,各领域技术框架不断充实完善,集成模式逐年增加[11]。其中IHE XD*-Lab集成了HL7 CDA R2及LOINC标准,是跨实验室文档共享的集成规范[12];IHE跨企业文档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XDS) 集成规范提出了跨企业、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一整套方案,采用基于Web Service的面向服务的构架(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支持灵活的分布式存储架构,在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13]
4.互联互通实现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的实现技术方案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系统互联的方案和基于信息共享的方案。基于系统互联的方案是为满足局部特定需求的基本的实现方案,随着信息共享共用需求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基于信息共享的方案逐渐成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主流,典型的应用包括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
4.1 基于系统互联的方案
基于系统互联的方案主要探讨异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的问题,实现方式是设计异构系统间基于HL7的标准接口或中间件,关键技术一是HL7消息的构建及解析,二是HL7消息的传输。文献12、13对HL7 V3消息构建、解析与传输技术进行了探讨,文献14设计了HL7中间件,文献15、16则探讨了采用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构架(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实现了HL7消息传输的方法。
4.2 基于信息共享的方案
根据信息共享的范围不同,基于信息共享的方案可以分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跨医院医疗协同、专业医疗信息集成、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
其中,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方案由于基于全领域医疗信息共享的理念,因此代表了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最终解决方案。
4.2.1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的需求是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结果。随着医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在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IS,包括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放射学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等。这些系统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交换存在着严重障碍,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为此,需要建立医疗信息系统标准体系来实现医院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文献17给出了一个基于HL7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方案,该方案以HL7数据网关为接口,采用SOA架构,分为底层资源层、服务数据集成中间件层、应用服务及扩展层,同时提供了医院其它系统接口和第三方系统接口,各层的数据格式、消息格式、接口等都符合基于HL7 的数据标准交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