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南)马云讲创业的三个原则

马云壹直是个不安分的人,很早就已经开始创业。最初和壹帮铁哥们成立了壹个翻译社,后来他甚至背着麻袋去义乌贩卖小商品。再后来他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虽然当时于杭州甚至仍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就是远于美国的杨致远也不过刚刚创建雅虎不到壹年。但马云却萌发出壹个想法:我要做壹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很多人均认为马云的成功于于他敏锐的发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过是提前登上了那条驶向黄金岛的大船。其实,我觉得他的成功不于于他如何的敏锐,而于于他的闯劲,当然马云且不是猛张飞,提上就上马杀敌了。于95年创办最初的“中国黄页”踏入互联网行业之后,97年底马云跑去北京加盟了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出任该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次出走,对马云的意义重大,因为他于这里锻炼了自己的“鼻子”:于众多信息中判断趋势走向。更重要的是,马云这个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窗口里,逐步使自己的B2B思路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企业服务。
“其实最大的决心且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壹件事,经历就是壹种成功,你去闯壹闯,不行你仍能够掉头;可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壹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1999年3月,马云于北京取经回来杀回杭州创业,阿里巴巴网站正式推出。
我觉得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不仅有他的“闯劲”,更应该是“谨慎前行”。前期摸索,拜师学艺,借船出海,马云绝对不是为了创业就把自己“置之死地”的野兽派创业者,相反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来做好创业前的准备。
马云于家里召开第壹次全体会议,“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这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这是马云给创业者的第壹原则。
原则2:创业不仅要想,更要做!
马云和他的伙伴们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
1999年至2000年,马云不断实施着壹个战略行动。他成为了“空中飞人”,不停的往返于世
界的每壹个角落,几乎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发表疯狂的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全球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要让别人首先知道阿里巴巴,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如同壹台不知停歇的机器,壹台演讲机器。有时壹月内能够去三趟欧洲,甚至壹周内跑七个国家。他每到壹地,总是不停地演讲,他于BBC做现场直播演讲,于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演讲,于“世界经济论坛”演讲,于亚洲商业协会演讲。他挥舞着他那干柴壹样的手,对台下的听众大声叫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马云于忙碌,他的创业合作伙伴也没有停歇。壹段时间里,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他们日夜不停地设计网页,讨论创意和构思。美国硅谷裁员
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于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爆增之势!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字就这样被《福布斯》和《财富》这样的重量级的财经媒体所关注。于是,2000年以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金风险资金,软银老总孙正义要给马云3500万美元的投资(马云嫌多只接受了2000万美金)。
阿里巴巴创立之初,马云有壹句口头禅:“你们立刻、当下、马上去做!立刻!当下!马上!”能
够见出,马云之所以成功,不于于他有壹个天才的头脑,不于于他有个恢弘的远大理想,而于于他于不断将头脑的东西落实出来,执行出来,做出来。“立刻、当下、马上去做!”这是马云给创业者上的第二原则。
原则3:时刻保持冷静的心。
面对这么多人愿意给自己投资,面对这么多金钱,马云告诉自己要冷静:不能于资本层面稀释掉对于公司的控制权,尤其是于创业成败的关键期。最终马云只接受软银的2000万美金的投资。面对风险投资,不能见钱眼开,不能失去了自己于公司的控制权,这是马云壹直坚持的。即使到到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次融资8200万美元,马云及其创业团队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壹大股东,占47%股份。
但2000年,面对金钱没有冲动的马云仍是犯下了错误。这壹年,马云把阿里巴巴的摊子铺到了美国硅谷、韩国,且于伦敦、香港快速拓展业务。而且马云仍将阿里巴巴的英文网站放到硅谷,时值互联网的冬天,大批互联网公司倒闭,阿里巴巴的硅谷中心也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如不果断采取措施,整个阿里巴巴将就地阵亡。2000年底,马云宣布全球大裁员。2001年马云开展了阿里巴巴的“整风运动”。“如果你心浮气躁,请你离开。”这番话,马
云不仅是对员工讲的,也是对自己讲的。
静下心的马云开始考虑阿里巴巴的核心是什么?“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于。”、“帮助中小企业赚钱”这是马云得出的结论。于是,马云频频飞到世界各地,联系买家。而后,马云又开始考虑:什么才是决定B2B交易成败的关键?于分析当时国内电子上午环境后,马云将目标锁定于安全支付问题上。2002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了“诚信通”计划,和信用管理公司合作,对网商进行信用认证。结果显示,诚信通的会员成交率从47%提高到72%。于是,从2002年开始收费、年付费用2300元的“诚信通”成了阿里巴巴赢利的主要工具,45000个网商的营收源让阿里巴巴日进100万金。冷静下来的马云终于摸准了阿里巴巴的脉。
面对金钱的诱惑不要动心,面对快速扩张不要动心,冷静的记住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冷静的去发现有价值的核心是什么,正如马云自己说的:“壹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到底想做什么。’”这是马云给创业者的第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