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安不安
作者:暂无
来源:《汽车观察》 2019年第12期
    日前,一则《关于实施阶段性放假的通知》在业内盛传,作为《通知》的主角,原本在业内默默无闻的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敏安汽车)站到了舆论的中心。
    通知显示,由于“遇到阶段性经营困难”,敏安汽车将11月份起实施“阶段性放假”,放假对象为现有分公司及各部所有人员,放假时间自2019年11月1日开始,结束时间另行通知。此番并不是敏安汽车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早在2018年底,敏安汽车就以末位淘汰的方式裁员5%,还因此导致部分员工劳动仲裁;2019年上半年,敏安汽车从南京搬迁至淮安后再次减员,人员规模从800人下降至不足300人,裁员率超过60%,对于新造车公司而言最为重要的研发团队更是仅余区区100人左右。
    如今,在“归期未定”的“阶段性放假”之后,敏安汽车究竟还能剩下多少人?是否会成为空壳?此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战略性撤退?
    字里行间,敏安汽车将裁员的原因归咎于“受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环境和国家、地方补贴政策影响”。但在《汽车观察》看来,除了不可抗的外部环境,其自身的经营不善应该也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因素。
美国硅谷裁员
    公开资料显示,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为1.3亿美元,由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背靠大树好乘凉,在上市公司和国资背景的支持下,敏安汽车早期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
    2016年11月,敏安汽车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后第五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牌照的企业,半年后,占地947亩的淮安生产基地开建;今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准通过了敏安汽车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的资质,敏安汽车正式成为第12家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核准的电动汽车“双资质”生产企业;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申报第32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98家企业申报的307个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敏安汽车赫然在列——蔚来、威马等其他造车新势力们渴望而不可得的,敏安汽车不到三年便一一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