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说阅读题型考点分析及答题模板
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
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 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 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 描述。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
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形象,表达了因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
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dede的模板引擎主要分为解答思路
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对 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 有此项作用。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 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回味 的作用。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给读者的感受
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模式
×××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考点二:赏析人物形象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在小说阅读中,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来设置试题,具体说来,有两大类型: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设题角度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答思路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 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 依托。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
常用答题模式
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