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集团化建设策略
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推进期刊集化集团化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为我国学术期刊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并指明了方向。经过20多年实践与探索,国内一些集化集团化刊已成规模并取得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部分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正在积极筹备或建设集化刊。集化集团化已成为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化集团化建设现状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数量多、质量高,集化集团化建设业绩显著,是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重要出版单位,对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笔者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术期刊集约化出版单位为样本,通过访问等方法,统计其集化集团化期刊管理单位名称、定位、管理方式、期刊类型和数量等指标。统计显示,有75所高校实施了期刊集约化管理,其中由出版社统一管理的35家、期刊社统一管理的40家。
1.定位与名称
75所高校显示,对集化集团化期刊管理单位的定位属性包括直属附属单位、业务部门、服务部门
、教辅机构等11种,其中40所高校对其定位属性为直属附属单位,其他的定位属性还有业务部门、服务部门、教辅机构等。40所高校成立期刊社等机构,对期刊实施集约化管
理,此类管理单位名称中最多的是期刊社,其次是期刊中心;35所高校通过出版社对期刊实施集约化管理,此类管理单位名称为出版社(出版集团)期刊社(期刊中心、期刊部),出版社大多数被定位为直属附属单位,期刊集化管理部门不作为高校二级机构。
2.管理模式与类别
高校期刊社的期刊集化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对所有期刊集化管理,一种是对部分期刊集化管理,一种是对少量期刊进行业务指导。从期刊类别上看,分为大学学报类、专业期刊类、大学学报与专业期刊类三种。高校出版社的期刊集化管理模式绝大部分按照出版社二级单位管理。从期刊类别上看,有大学学报类,如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仅管理学报;有专业期刊类,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学报与专业期刊类,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集模式与影响力
高校期刊集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出版社类集。由出版社对人财物、出版流程、产品营销及数字化建设等统一管理,如中南大学出版社,这种模式优点是书刊等多媒融合,易于发挥集团化优势。
二是期刊社类集。这种模式易于发挥刊合力。三是学会类集,指学会主管、高校代管并主办的学科集,这种模式易于形成行业效应。我国现有学术期刊6468种,其中科技期刊4958种,平均每个出版单位出版期刊1.16种,“双一流”建设高校期刊数量较多,集化集团化起步较早、管理水平高、影响力大。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经过5年发展,期刊出版规模增长了3倍,集化建设成效开始显现。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学术期
网站搭建策略与方法刊集化起步普遍较晚、办刊规模小,学术传播力弱,影响力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4.专业化发展与编制体系
75所高校期刊数量、种类大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均有学报。随着期刊专业化发展需要,学报英文版改版数量最多。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学报英文版均进行了专业化改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从2021年开始重点出版医工交叉领域的论文。一些学报为突出专业化发展更改了刊名,如《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改为《现代中小学教育》等。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依靠母体的学科优势持续提升期刊学术水准,作为集化集团化出版单位有能力对刊实施专业化管理。部分出版单位进行了成功探索。如陕西师范大学1985年对8种专业期刊实行集化管理,2010年成立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快速提高,所有期刊均为全国学术期刊、先后26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现已成为全国学科种类齐全、专业特突出、社会影响广泛的学术期刊方阵。但从行业
发展看,我国学术期刊整体专业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从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看,人员编制有三种形式,一是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员制。二是企业编制,当前高校单独企业编制的出版单位较少。三是事业与企业共存的编制体制,有灵活的用人和薪酬机制。
二、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化集团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利于期刊高质量发展
高校学术期刊是学术期刊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对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定位和管理方式在一定程
度上决定了期刊的发展命运。《意见》提出,“教育科研单位要将所属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纳入本单位科研创新工作予以统筹考虑”。而据统计数据显示,高校基本上将其定位为直属附属单位或管理服务部门、校办产业部门、教辅机构等,作为学校独立二级部门进行管理,而没有把学术期刊纳入学校主体部门,归属“科学研究”范畴。学术期刊集约化管理单位不是主要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单位,而是专业服务科学研究的出版机构,对推动学校科研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术期刊的定位不利于学校教科研事业发展,也不利于期刊扩大影响力和提升学术引领能力。
2.整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统计数据显示有75所高校实施了学术期刊的集化集团化管理且已初见成效,也具有了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提升较快。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随着集化集团化建设不断完善,树立了“清华”学术期刊品牌;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体现了交大学术优势,大幅提高了刊的学术话语权。总体来看,我国部分高校对学术期刊实施了集约化管理,但大部分只有几种刊或一种刊,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出版和学术引领能力有限,难以适应建设一批导向正确、品质一流、资源集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的要求。从国际知名出版集团发展来看,学术期刊出版是其主干业务,可用“大而强”概括。如爱思唯尔出版集团(Elsevier)出版2960多种、施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Group)出版3000多种高质量学术期刊。目前我国学术期刊集与国际知名期刊集团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尚缺乏能够代表中国科研水平的品牌期刊,做大做强任重道远。
3.集化集团化影响力不强
2018年1月18日,美国发布报告称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论文产出国。然而,发表在我国SCI期刊上的论文占比只有约2%,绝大部分论文发表在国外。我国学术期刊总体影响力不强的现状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科研产出已明显不相匹配。我国学术期刊总体水平不高,出版能力不强、影响力有限,高校学术期刊亦是如此。国际知名出版集团期刊学术影响力大,吸引力强。如牛津大学出版社超过75%的期刊至少在一个学科中位列前1/2。而目前9000多种SCI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241种,中国期刊小、散、弱,同质化现象明显,导致大量高水平论文奔流国外,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困境增大。
4.高校学术期刊集专业化发展不够
我国高校学术期刊大多数是综合性学报,涉及学科多,专业化程度低。从稿源供给角度看,缺乏专业学术团队的强力支撑,稿源的专业性持续支持明显不够;专家办刊主体地位缺失,多由编辑部独立办刊,虽有期刊编委会,但职能发挥不充分,没有激发专家办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统计结果看,大部分高校对学术期刊全部或部分实施集化专业化管理,而一些高校仍是“一刊一部”模式,很难做到专业化运营与管理。反观世界知名期刊出版商,如剑桥大学出版社平均每个编辑负责10种期刊,队伍精练高效,专业化分工清楚,编辑环节流程明晰,生产和营销市场化专业化程度极高。在这方面,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三、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集化集团化建设发展路径
1.推动高校学术期刊集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