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七日》解说文案_假如重来七次西西弗斯的宿命
美国剧情/奇幻/悬疑电影《忽然七日》,于2017年上映,由莱·拉索-扬导演,MariaMaggenti LaurenOliver编剧,影片讲述了主人公Samantha Kingston是一个非常幸
运的女孩,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男友,还有三个非常棒的好朋友。可是,当她从二月十二号丘比特日醒来后,却发现这天将成为她的最后一天,她的生命戛然而止。然后,她发现很多事情并非原先了解得那样好。她获得了七次重生的机会,每次都是重复生命的最后一天,她将在重复中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西西弗斯的悲剧是一个著名的希腊神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触发了诸神被惩罚
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而将到顶峰时便全功尽弃,周而复始的接受重复宿命。因此西西弗斯也成为了一个哲学名次,关于这类的影视文学作品已经很多。以电影为例,《土拔鼠之日》、《源代码》、《明日边缘》和《圣诞节的12次约会》都是的非常经典,主
角反复往返在同一天,陷入了无尽的挣扎。《忽然七日》也是如此,不管这重复的七天是超自然力量还是其他原因,也是借助轮回的人生诉说类似的故事,大多数都是督促人们珍惜当下,毕竟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在2017年的今天看来,轮回题材已经大不流行,
毕竟当年的《土拔鼠之日》相当惊艳,这些年来却有太多类似的情节了,大家津津乐道的《恐怖游轮》
也是另一种西西弗斯宿命的诠释。而事实上《忽然七日》是改编自一本美国曾经的畅销小说,在2011年还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看过了中文翻译版,当年《暮光之城》
源代码剧情概括带动了一系列美国青春小说热潮。毕业后听说要出电影,但一直拖延至今,在今年三月时才上映。在没有看电影之前,关于本书仅剩的记忆就是女主角萨曼莎出车祸死了,然后重复醒来七天,在同样的命运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最终完成了救赎。事实上说是救赎也不太对,萨曼莎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情,在自由不羁的青春岁月,她谈着恋爱、和父母偶有争执、对同学关系各有不同,不过是《绯闻女孩》里我们熟悉无比的美国学生范,女生的撕逼人生向来是男生无法理解的领域。在类似西西弗斯式的重复七天里,她尝试了各种方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在某个时刻看起来都成为了绝境。在电影中除了提及过西西弗斯这个概念,也是提到了蝴蝶效应,萨曼莎就成为了那只蝴蝶,或许她不能让世界和平,但却可以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们。那就是重复人生的意义,在无穷的绝望中,到存在的价值,当然这也是作者喂给我们的心灵鸡汤。
当萨曼莎每天从自己蝴蝶插画的床头醒来时,她并没有知道自己的大限是何时,这种无穷的轮回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当她以为又是重复的一天时,事实上你所做出的不同抉择也打开了一些未知的大门。萨曼莎意识到平凡的生活并非真的只是平凡,藏有太多秘密,丘比特日成为了她和父母、恋人、妹真正确定关系的一天。挖掘这些元素也成为了电影的最大亮点,朱丽叶、琳赛和肯特是这重复的七天重要人物。我们总是说人在大限将至的时候会回忆他们的一生,那么在萨曼莎死亡之前,这三个同龄
人和亲人无疑是她最牵挂的人,关乎校园暴力、有限自尊心和青春脆弱的感情。事实上小说里对萨曼莎父母的着墨也不算多,但在几次轮回中,她最终也明白自己有真正离去的那天,也是给予父母和妹妹最
真挚的拥抱。每一次说“我爱你”时,有可能是“一会儿见”,也有可能是再也不见,俗语说
将每一天当成是最后一天来活,但实际上世上之日,除了身患绝症没有人是真正抱着这种想法来存活。我们总是心存侥幸,至少今天不是最后一天,那么还不用太着急去做某些事情,如果大限真的将至,再来痛哭流泪也不迟。萨曼莎的这七天很像当年读书时老师告知我的癌症患者几个阶段,紧张、否认、埋怨、绝望和接受,毕竟死亡是无法阻挡的事情。在关于命定死亡的题材里,除了父母之爱,少不了友情和爱情的探讨,虽然《忽然七日》也有些陈腔滥调,幸好小说原著将线索写得比较周密,所以照本宣科地拍摄起来倒也是相当紧凑。朱丽叶被排斥的真相、琳赛的心态变化和肯特的爱情认可,这三个支线互相串联,最终导向了萨曼莎的结局,她选择了代替朱丽叶死亡,毕竟轮回总是要以死告终。在神话故事里,人的第二世总是要喝下孟婆汤,忘掉前生重头来过,对于萨曼莎而言她无法忘却昨天,却成为了一个痛苦,因此重头来过并不代表就能够改变一切。她的死亡或许会让朱丽叶和琳赛和好,但也会让父母和肯特更加悲戚,而死亡这种事情总是没有完美可言。
我很喜欢《忽然七日》这种带有心灵鸡汤意味的青春电影,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改
变。尽管这也不是我所熟悉的青春,但总比国产片中一堆自以为是代表我们的青春要更感动一些。但这部电影也有明显的缺点,原著本来就是郭敬明式的对白文风和笛安式的剧情编排,主打是青少年体,在年纪成熟的大人体看起来就有些故作老成。拉索导演的电影我只看过一部,作为女导演的视角,她已经将电影拍得比较符合原著党心目中的形象,是少数比较还原度很高的改编作品,这种电影通常预算和经费有限,大有借助IP坑钱性质,但当我看完电影后,成品质量却超乎我的预期,是今年少数看了有所感触
的青春电影。电影在温哥华所拍,只花费了24天的拍摄行程,全片风景很好,整部
电影看起来有种散文感,也确实充斥着青春气息,不管你认为这是故弄玄虚的疼痛文学范。最让人惊讶的自然还是女主角佐伊,这部电影我仅能认得出的是萨曼莎母亲饰演者詹妮弗,但佐伊的演技确实让我对她有了几分好奇,将一个普通学生和一个背负轮回宿命的女子演得入木三分。毕竟萨曼莎这个角在电影里有多次性格转变,要在有限的拍摄周期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不容易,尤其是最后一天和妹妹伊奇告别的那一幕,搭配缓缓的独白响起,让我完全体会到小说里那种生离死别的情绪。其余角倒是没有太多印象,毕竟电影篇幅有限,又划分为数天,而且萨曼莎的独白占据不少长度。之所以说电影有救赎成分,完全是电影最后改编的台词相当精妙,原著萨曼莎在临死前回忆了人生最精彩的时刻,留住了那些永恒的记忆,那是区别于此生和来世的最大区别。电影变成了朱丽叶哭泣的“你拯
救了我”,而她在心里回应,“不,是你拯救了我。”小说的原著标题是Before I Fall,意为
在我陨落之前,当然忽然七日这个信雅达的译名有点睛之效。是的,《忽然七日》是一个非喜剧且死亡结局版本的《土拔鼠之日》,一个更加感性和青春的版本,但也有独到的引人入胜之处。即使每日重演,萨曼莎还是到了改变自己和他人的方法。通过善待对方,尽可能伸出援手,重新构建人际关系,即使自己离开人世,也能够让身边的人至少好过一些。虽然有想过电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但从前面的剧情来看还是很尊重原著,再次死亡也是合情合理。毕竟并非每次轮回上帝对我们都是足够宽容,也不会轻易给予萨曼莎真正意义上重来的机会,那样上帝也太感性得像个人类了。而我们也并非故事里的角,没有七日的重来机会,人生允许我们悔恨的机会是有限的。要么像萨曼莎那样从错误中学习改正,要么抱着空虚和遗憾死去。我们每天何尝又不是陷入西西弗斯的人生中,只是我们已经日复一日的习惯了,无法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人生,每次看完类似的小清新电影,发誓要好好对待身边的人,改善自己的生活,然而改天便抛之脑后,因为明天也许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