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特攻队》解说文案_我想要吹爆这部烧脑神作!
    匈牙利动画/剧情/犯罪电影《盗梦特攻队》,于2018年上映,由米洛拉·科斯蒂奇导演,米洛拉·科斯蒂奇 拉德米拉‧罗兹科夫编剧,影片讲述了《盗梦特攻队》讲述了一个神秘而刺激的故事。一名叫做鲁本的心理师总是在梦中受到“妖魔化”的名画侵扰。若想一觉好眠,唯一的办法是偷走所有入侵他梦里的名画。为帮助鲁本脱离梦魇,他与四名身怀绝技的病人联手组团偷遍罗浮宫、泰特现代艺术馆等各大美术馆。。
    这真是一部奇怪的电影。所有的情节很不真实,剧情跳跃之大,让整体缺乏连贯性,显得支离破碎。然而,这又是一部富有想象力的电影,当最后一个画面定格后,那种恍然大悟、意犹未尽的感觉却能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中国古代有庄周梦蝶的故事,“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连庄周都分不清楚到底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何谓真实、何谓虚幻?​本片立意和庄子的哲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心理师鲁本长期被噩梦困扰,在梦境中,一幅幅名画都变成了怪物,不停的折磨着他,为了脱离梦魇,鲁本和他的四个病人组成了盗窃团队,偷遍全球各大美术馆中曾经侵入过他梦境的名画。​表面上,鲁本是一名帮助别人、悬壶济世的医生,但在内心深处,他其实
也是一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只有在不断的偷盗过程中,他才能够短暂压制住内心的魔鬼。当所有的名画都被收藏后,记忆的碎片最终勾勒出鲁本完整的人生,童年的不幸遭遇,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时时陪伴着他,以至于他常常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区别,这才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无疑鲁本是不幸的,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过得也不是很幸福,甚至连自己活着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但另一方面,鲁本却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那个由自己一手打造的世界里,他的几位队友全部本领高超,飞天遁地,盗名画如探囊取物。他随心所欲的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可以轻易避开警察的追捕,甚至让鲸鱼在地下出现,而这一切的起源,则是因为三个星期前父亲的去世。​在心理学领域,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学派四个门派,鲁本的父亲格哈德属于行为主义者。为了培养对艺术的兴趣,他不惜从小在儿子身上做实验,将十三幅名画故意植入鲁本最喜欢的动画片里,以期日后儿子能够成为艺术家。可惜的是,尽管鲁本最后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但却也带来了无尽的后遗症,随着父亲的死亡,鲁本潜意识里面的困惑和对抗被激发,这才有了他那稀奇古怪的梦境。​在梦中,还有一位长期追踪他的警探科瓦尔,影片在后期通过照片和母亲的承认,交代了他和鲁本是两兄弟的关系。然而,透过咪咪的梦境和窗户的反射,电影却不断用明示和暗示告
诉观众,科瓦尔不过是鲁本想象出来的一个角。因为从小被父亲束缚和灌输,让鲁本生出了另外一个自己的想法,在那个分身中,他热情开朗、身手敏捷,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由科瓦尔去代替鲁本感知和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当火车最后再次穿过隧道时,和影片开头的情节一模一样,鲁本醒了。本以为电影就这样为这个梦境收尾,没想到下一个镜头观众才发现,这辆火车只有鲁本一名乘客,孤独的在铁轨上驶向无尽的远方。原来,这还是一个梦境,但这到底是鲁本的梦境呢?还是科瓦尔的梦境?这就要留给我们自己去理解了。​影片用一个看似明确的答案解开了困扰观众的疑惑,却留下了一个更加无法解释的问题,犹如一个闭合的圆圈一样,你以为走到了终点,谁知却又回到了原点。此外,导演米洛拉德科斯蒂奇是画家出身,他给本片注入了与其它电影完全不一样的气质。除主角形象采取正统的构图元素,影片其他角全部都借鉴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所以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大量的三只眼、对称人和纸片人。这种诡异而新鲜刺激的画面虽然不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但放在这样一部表现梦境的电影中,却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对美术馆和艺术品的还原都极为生动形象,十三幅画串联起的梦境诡异而充满着想象力。美神维纳斯变身为章鱼怪兽、roulin大叔抓住鲁本在阿尔勒上玩空降,让人惊叹:原来名画还可以被这样玩。而马奈、伦勃朗、提香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更是无全球十大烧脑电影
异于为观众上了一堂艺术的普及课。​最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将艺术追求贯穿到底,没有附加任何商业元素。虽然一方面这让影片显得非常晦涩难懂,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对作品近乎严苛的要求,才让影片有了厚实的质感和深邃的内涵。​历史无数次的证明,艺术本身就不是大众的行为,大多数时候,艺术不需要所有人都去了解,它只是对某个领域的一种极端表现方式,在个体方面,艺术甚至只是一种对自我内心的反射。《盗梦特攻队》也一样,它反映的是导演对真实和虚幻的个人理解。其实,你以为的真实很有可能只是人体器官对周边环境的分析,而虚幻不过是一个永远无法醒来的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