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探讨方向
一、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
目的是与本科与硕士探讨方向接轨
1、通信与信号处理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个人通信》探讨第三代和三代后蜂窝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支持宽带移动的理论、信号处理和实现技术。
(2)《将来宽带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探讨》主要探讨将来移动通信中的多载波传输技术、多天线(复用、分集、波束成形)技术、多址技术、信道自适应技术、抗干扰技术、无线资源管理和跨层优化设计技术、新型网络结构。
(3)《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技术》主要探讨内容:无线通信网络与系统技术,移动通信中的无线传输理论及其应用技术,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短距离微功率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分集放射与接收技术。
(4)《通信软件和网络智能》本方向探讨通信网由封闭式集中限制环境转向开放式分布限制环境后的
网络智能理论和软件技术。着重探讨开放式API、Web Services、中间件、移动代理、遍布计算等分布计算技术在环境感知通信、自适应业务供应、可重配置网络和实时多媒体协同系统中的应用。
(5)《下一代网络》着重探讨以IP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结构、模型和关键技术,包括:多业务IP通信网络QoS理论和技术;IP多媒体系统及限制技术;智能光网络的路由和限制;3G和B3G网络结
构和演进;固定/移动网络融合及三网融合模型和技术;IPv6技术及其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
(6)《宽带通信网理论和技术》着重探讨面对将来的宽带通信网络理论和技术,包括:通用移动性和网络移动性技术;MPLS和GMPLS技术与应用;下一代因特网信令;家庭网络技术;基于元数据的自适应内容传递网络;无线自组织网络和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编程网络理论;宽带通信网络流量特征与理论。
(7)《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探讨光传输物理层的发展方向、新的光传输技术、新型光纤通信系统的体系架构、网络演进、限制与管理;核心网、城域网、接入网中光传输技术的新发展等,包括信号结构、传输码型、调制方式、复用方法、传输损伤、网络性能等方面的探讨。(8)《现代数字通信》主要探讨因特网出现之后对数字通信的影响、新型数字编码、纠错编码、数字通信的承载新技术、新型数字通信的性能参数、多媒体与数字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与数据通信的关系、数字通信的发展方向
等。
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开展信息与信号检测、识别、处理及系统限制等方面的探讨。开展人类语言信息处理、语声识别、综合合成、图文模式识别,寻人机交互通讯更干脆更便利友善的界面系统,结合实际开展自适应噪声抑制、滤波、信号压缩复原、人工神经网络、优质音响工程、相干检测、DSP应用、虚拟电子仪器仪表,工业限制自动化、系统稳定性探讨、工业数据总路途及通信系统、工业节能调速限制技术等。
(1)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音、视频压缩编码、图像实时处理和传输)
(2)数字音频技术(包括HDTV、交互点播电视、DAB、DVB等)(3)智能信号处理(包括图像识别理解、计算机视觉、通信信号处理)
(4)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
3、电路与系统
开展电路与系统理论,语、声和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专用电路设计,网络与滤波器理论及技术,VLSI电路与系统设计,信息与通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功率电子
学,非线性电路与系统,自动测试系统与故障论断,优化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应用,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等。
(1)图像处理与成像技术
主要进行图像模式识别与压缩技术,视频信号处理,近场图像处理等探讨。
(2)嵌入式系统
主要进行Linux系统,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软件探讨与开发。(3)智能限制系统
主要进行自动程序限制,无线遥测遥控,微限制模块,PLC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应用等以及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探讨。
(4)现代电子设计
开展FPGA,DSP,软件无线电等探讨。
4、限制科学与限制工程
(1)计算机限制理论与工程
(2)广义系统、多维系统限制理论与方法
(3)智能限制与智能系统
(4)非线性限制系统理论与网络中的限制问题
(5)自动检测理论及技术
(6)智能传感器与网络化技术
(7)微光机电传感器及运动体姿态检测技术
(8)高速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一体化
(9)网络信息系统
(10)网络环境下智能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数据采集
说明:还应包括计算机类的探讨生方向等其它,须要自已上网查看。
二、本科阶段探讨方向linux就业方向
目的是和本科人才培育接轨
1、数字系统设计(FPGA、嵌入式系统、电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2、通信系统设计(算法、仿真、通信电路设计)
3、信号处理(算法、仿真、图像处理、DSP)
4、嵌入式系统(ARM、Linux)
5、单片机系统(MCU)
6、PLC系统
7、传感器与检测系统设计
8、无线通信技术与Internet
(1)GSM、GPRS等移动网络
(2)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
(3)计算机网络(TCP/IP、INTERNET)
(4)蓝牙
(5)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与应用
(6)GPS定位
9、自动限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计算机限制,包括RS232、RS485、USB、CAN等总线网络接口)
10、智能仪器
11、软件设计类
(1)VB、VC软件
(2)JAVA
说明:包括手机软件编程工具
(3)数据库软件
12、网页制作类软件
13、虚拟仪器(LAB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