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第一篇:复数·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复数·复数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bacterium1.理解并掌握复数减法法则和它的几何意义.
2.渗透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灵活性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复数减法法则.
难点: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数加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板书课题:复数减法及其几何意义)
(二)复数减法
师:首先规定,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那么复数减法法则为(a+bi)-(c+di)=(a-c)+(b-d)i,(板书)1.复数减法法则
(1)规定: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
(2)法则:(a+bi)-(c+di)=(a-c)+(b-d)i(a,b,c,d∈R). 如何推导这个法则呢?
生:把(a+bi)-(c+di)看成(a+bi)+(-1)(c+di).(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a+bi)-(c+di)=(a+bi)+(-1)(c+di)=(a+bi)+(-c-di)=(a-c)+(b-d)i. 师:说一下这样推导的想法和依据是什么?
生: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利用乘法分配律和复数加法法则.
师:转化的想法很好.但复数和乘法分配律在这里作为依据不合适,因为复数乘法还没有学,逻辑上出现一些问题. 生:我觉得可以利用复数减法是加法逆运算的规定来推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推导:设(a+bi)-(c+di)=x+yi(x,y∈R).即复数x+yi为复数a+bi减去复数c+di的差.由规定,得(x+yi)+(c+di)=a+bi,依据加法法则,得(x+c)+(y+d)i=a+bi,依据复数相等定义,得
故(a+bi)-(c+di)=(a-c)+(b-d)i. 师:这样推导每一步都有合理依据.
我们得到了复数减法法则,那么两个复数的差是什么数? 生:仍是复数.
师:两个复数相减所得差的结果会不会是不同的复数? 生:不会. 师:这说明什么?
生:两个复数的差是唯一确定的复数.
师:复数的加(减)法与多项式加(减)法是类似的.就是把复数的实部与实部,虚部与虚部分别相加(减),即(a+bi)±(c+di)=(a±c)+(b±d)i.
(三)复数减法几何意义
师:我们有了做复数减法的依据——复数减法法则,那么复数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板书:2.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生:用向量表示两个做减法的复数.(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设z=a+bi(a,b∈R),z1=c+di(c,d∈R),对应向量分别
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这个方程?(学生困惑,教师引导)
师:我们先看方程左式,右式分别表示什么?
生:方程左式可以看成|z-(1+i)|,是复数Z与复数1+i差的模. 师:有什么几何意义吗?
生:是动点Z与定点(1,1)间的距离.(学生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
生:方程右式也可以写成|z-(-2-i)|,是复数z与复数-2-i差的模,也就是动点Z与定点(-2,-1)间距离.这个方程表示的是到两点(+1,1),(-2,-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这个动点轨迹是以点(+1,1),(-2,-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z+i|+|z-i|=4;(学生议论后,举手回答)
生:方程可以看成|z-(-i)|+|z-i|=4,表示的是到两个定点(0,-1)和(0,1)距离和等于4的动点轨迹.
师:这个动点轨迹是什么曲线呢?(学生稍有迟疑,有些同学小声议论)生:是椭圆吧.
师:似乎回答的不够肯定,不妨回忆一下椭圆的定义.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一起回答)生:在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师:满足这个方程的动点轨迹是不是椭圆呢?
生:是.因为点Z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是常数4,并且大于两点(0,-1),(0,1)间的距离2,所以满足方程的动点轨迹是椭圆.(3)|z+2|-|z-2|=1.(3)|z+2|-|z-2|=1.(学生议论后,举手回答)
生:这个方程可以写成|z-(-2)|-|z-2|=1,所以表示到两个定点(-2,0),(2,0)距离差等于1的点的轨迹,这个轨迹是双曲线. 师:说的再准确些. 生:是双曲线右支.
师:很好.由z1-z2几何意义,将z1-z2取模得到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d=|z1-z2|,由此
得到线段垂直平分线,椭圆、双曲线等复数方程.使有些曲线方程形式变得更为简捷.且反映曲线的本质特征.
例4 设动点Z与复数z=x+yi对应,定点P与复数p=a+bi对应.求(1)复平面内圆的方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解:复平面内满足不等式|z-p|<r(r∈R+)的点的集合是以P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面部分(不包括周界).
师:利用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解决解析几何中某些曲线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五)小结
师:我们通过推导得到复数减法法则,并进一步得到了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应用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和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用复数研究解析几何问题,不等式以及最值问题.
(六)布置作业P193习题二十七:2,3,8,9.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复数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复数减法法则需要推导.推导过程要求每一步都要有合理依据,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严谨思维品质.复数减法几何意义是教学难点,主要由于学生对复数及其几何表示还不很熟悉,在复数加法几何意义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得到复数减法几何意义,有利于学生对复数几何意义以及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理解. 2.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应分三个层次.
例1主要训练学生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应用,并通过此例题使学生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有具体认识,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向量与向量终点表示复数的区别与联系,并体会两个相等向量表示两个复数差的各自方便之处.
例2是对复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这既是对复数减法几何意义再次应用,同时也为对复数方程的认识打下基础.
例3和例4是在例2公式基础上将复数几何意义应用推广到用复数研究解析几何某些曲线、不等式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数减法几何意义的重要性.
第二篇:复数·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
复数·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进行乘法运算的法则及其推导过程. 2.掌握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数的三角形式是本节内容的出发点,复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复数乘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不易为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和复数的三角形式,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两道题的演算.(利用投影仪出示)
1.(1-2i)(2+i)(4+3i);
想出算法后,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演算,允许同学之间交换意见.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稍过几分钟,请一位已经做完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推导过程)学生板演:
z1·z2=r1(cosθ1+isinθ1)·r2(cosθ2+isinθ2)=(r1cosθ1+ir1sinθ1)·(r2cosθ2+ir2sinθ2)
=(r1r2cosθ1cosθ2-r1r2sinθ1sinθ2)+i(r1r2sinθ1cosθ2+r1r2cosθ1sinθ2)=r1r2[(cosθ1cosθ2-sinθ1sinθ2)+i(sinθ1cosθ2+cosθ1sinθ2] =r1r2[cos(θ1+θ2)+isin(θ1+θ2)]. 师:很好,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生:我们已经学过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因此把三角形式化为代数形式,按着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就可以完成运算.根据数学求简的原则,运用三角公式把结果化简. 在已知的基础上发展和探索未知的东西,解题时,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我是根据这个思想才想出来的.
师:观察这个问题的已知和结论,同学们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生:两个复数相乘,积的模等于各复数模的积,积的复角等于各复数的辐角的和. 师:利
用这个结论,请同学们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