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上)《科技传播》
28
作者简介:刘春,黄山书社。繁体类古籍图书编校中常见错误释例
刘  春
摘  要  繁体古籍图书是图书出版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对编辑的专业素养及编校能力的要求都较高。文章从实际工作出发,整理归类了在古籍图书编校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常见错误。关键词  古籍出版;常见错误释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0)260-0028-03
繁体古籍出版是一项很难又很辛苦的工作,对编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要求他们有耐得住寂寞的性子。有些古籍因年代久远,加上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讹,再整理的时候需要编校人员核对大量资料,细加推敲,拨乱反正。笔者结合古籍类图书编校工作,归纳了在编校此类图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
1  繁简字转换错误
古籍整理类繁体书,既可以使用规范字,也可以本着尊重原著的精神,保留原文的通假字、异体字,完全遵从底本,编校前需要定一个编校体例和原则。下面笔者结合编校稿件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列举一些常见的简转繁错误。1.1  一简对多繁转换错误
1)发:对应繁体字有两个“發”和“髮”。“發”本意是指射箭,后引申出发出、生长、发端、显现等很多关联意项。“發”还可以作为量词,表示“颗”,主要用于弹、炮弹。“髪”本意“头发”。同时还是古代长度单位名,表示尺的万分之一,如“十毫为髮,十髮为厘”。后引申为形容词,表示细微,如“不差毫发”。在简转繁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转换错误。
2)复:对应繁体字有“復”和“複”,当表示返回、答复,恢复,再、又意思的时候,均为“復”。“複”原指有内衬的夹衣,后引申为重复、繁复、复杂,凡涉及以上意思均用“複”。
3)干:“干”在古籍整理,尤其是繁体书中会经常出现转换错误。本身“干”字古已有之,并有相当丰富的义项,同时它还是“乾”“幹”的简化字。“乾”作为“干”的繁体字之一,拼音为ɡān,表示干燥、枯竭等;同时“乾”也是传承字,音qián,表示君王年号;表示卦象,意为“天”。最常见的错误如将皇帝年号“乾德”错为“干德”、“干係”
错为“幹係”、“事干重大”错为“事幹重大”等。
由于一简对多繁造成的差错常见的还有将“曆法”错为“歷法”、“庆曆”错为“慶歷”、“收獲”错为“收穫”、“鐘鼎”错为“鍾鼎”、“儘量”错为“盡量”等。
1.2  传承字兼作简体字在转换时造成的对应错误
简化字里面有许多都是传承字,诸如斗、几、丑、里、干、御、卜、准、后、余、云、胡、党、范、征、叶等,同时它们还兼作一个或几个繁体字的简化字,在简转繁时很容易出现转换错误。
1)斗/鬥:“斗”本意为酒器,也作量词,是旧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后引申为形容词,表示微小,如“斗筲之人”。同时还是二十八星宿名之一。在表达上述意向时,不能将“斗”转换 为“鬥”。
繁体字转换器
2)丑/醜:《说文》释“丑”为“纽”,“象手之形”。后借用表示十二地支之一、十二生肖属牛。常见的错误转换主要集中在表示地支纪年和生肖丑牛上,如经常出现将“癸丑”错换成“癸醜”、“丑牛”错换成“醜牛”
等。
3)里/裏:《说文》中,“里,居也。”表示人居住的地方。后引申为故乡。常见错误转换如将“鄰里”错转为“鄰裏”、“歸里”错转为“歸裏”、“閭里”错转为“閭裏”等。同时,“里”还是古代户籍管理的组织、长度单位,常出现的转换错误如将“十伍为里”错转为“十伍为裏”、“三百餘里”错转为“三百餘裏”等。
此类传承字兼作简体字在做简转繁的过程中有一类也很容易出错,即姓氏一类的传承字,常出现的转换错误如(括号内为正确字):黨(党)存仁、範(范)仲淹、於(于)以龙、幹(干)宝等,还有如仇、向、谷、云、卜等,在做姓氏时不可转繁。其他还有如云/雲、咸/鹹、几/幾、卜/蔔、准/準、余/餘、后/後、征/徵、御/禦等,都要根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