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    总学分: 4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C 语言程序设
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学时
实验类型
1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2
验证性实验
2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3
验证性实验
3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
3
验证性实验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
设计性实验
5
循环控制
4
设计性实验
6
数组
4
设计性实验
7
函数
4
设计性实验
8
指针
4
设计性实验
总计
28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
  在此基础上
①将第三行、第四行改为:
  c1=321;c2=353;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②将第二行改为:
  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int i=8,j=10,m,n;
令数组全部的值为0
m=++i;n=j++;
printf(“%d,%d,%d,%d\n”,i,j,m,n);
}
分别作以下改动并运行:
①程序改为:
main( )
{int i=8,j=10;
printf(“%d,%d\n”,i++,j++);